[实用新型]医用圈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8496.1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5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周利群;李学松;赵忠华;刘铁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瑞微创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32 | 分类号: | A61B17/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企鸿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7 | 代理人: | 刘葛;郭鸿雁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圈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圈套器。
背景技术
圈套器是一种内镜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阑尾残留、胆囊残留等腔道器官的结扎以及血管的结扎。现有圈套器大多结构比较复杂,多包括传动机构、通电装置等,且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较多的操作细节,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医用圈套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医用圈套器,包括手柄、导引管和圈套牵引线,所述导引管后端与手柄螺纹连接,导引管的前端通过端板封闭,端板上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大于所述圈套牵引线的直径,圈套牵引线的后端穿过导引管与手柄固定连接,前端穿过通孔进行打结,形成可活动圈套,可活动圈套位于导引管外。
本实用新型医用圈套器,进一步的,所述手柄的前端设置螺纹接头,螺纹接头与手柄一体制成,手柄通过螺纹接头与导引管后端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医用圈套器,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位于靠近导引管内壁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医用圈套器,进一步的,所述可活动圈套打的结为防滑结。
本实用新型医用圈套器,优选的,所述牵引线采用聚酯缝线。
本实用新型医用圈套器,优选的,所述导引管采用ABS树脂或铝合金制成。
本实用新型医用圈套器,优选的,所述手柄为环形。
本实用新型医用圈套器,优选的,所述端板与导引管一体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仅包括手柄、导引管和圈套牵引线,手柄与导引管后端螺纹连接,圈套牵引线的后端穿过导引管与手柄固定连接,前端形成可活动圈套,置于导引管外,结构更加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使用时将可活动圈套套住需结扎部位,拧下手柄,向外拉圈套牵引线,缩小可活动圈套,实现绑紧结扎,操作安全便捷,易掌握。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圈套器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圈套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医用圈套器包括手柄1、导引管2和圈套牵引线3,手柄1为环形,手柄1采用ABS树脂制成,手柄1的前端设置螺纹接头11,螺纹接头11与手柄1一体制成,手柄1通过螺纹接头11与导引管2后端螺纹连接。导引管2采用ABS树脂或铝合金制成,导引管2的前端通过端板21封闭,端板21与导引管2一体制成,端板21上在靠近导引管内壁的位置设有一通孔4,通孔4的直径大于圈套牵引线3的直径。圈套牵引线3采用聚酯缝线,圈套牵引线3的后端穿过导引管2与手柄1固定连接,前端穿过通孔4通过防滑结形成可活动圈套31,可活动圈套31位于导引管2外。
本实用新型医用圈套器主要应用在内窥镜手术中,用于血管和其他小的管腔结构的结扎。使用时,将圈套器通过输送通道送入病人体内需绑扎结的部位,在内窥镜的辅助监控下,将可活动圈套31套住血管或其它小的腔体结构,拧下手柄1,向外拉圈套牵引线3,使可活动圈套31套紧在要绑扎的组织或血管上,确认止血后,在距离防滑结合适的位置切断圈套牵引线3,然后退出导引管2和圈套牵引线3,完成结扎,操作安全便捷,易于医护人员掌握。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瑞微创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三瑞微创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84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创气压式肝门血流阻断带
- 下一篇:新型旋压止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