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车吊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6297.7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3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高其峰;姜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汇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6 | 分类号: | B66C1/36;B66C13/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王凌飞 |
地址: | 2612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车 吊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在吊装大重量设备时使用的行车吊钩。
背景技术
行车是一种常见的起重设备,工矿企业中主要用于替代人力搬运重物。行车的种类繁多,但其起重原理大致相同,都是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卷扬机上的钢丝绳、作用于吊钩上,控制吊钩升降,然后在吊钩下一般配备索吊具对重物进行起重。而被起重起来的重物的位移是通过大车、小车的运动来实现的。行车一般安装于生产厂房的上方,以便于重物的吊运。而行车下面一般都会有操作人员及设备,形成立体作业的状态。
在造纸企业中,行车也属于常用设备之一,经常用来吊装大型的设备或纸辊等物品,在吊装这些重量较大的物品时,吊钩存在安全隐患。现在一般技术人员都会考虑到吊钩的脱钩危险,并在该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例如专利号为201420738603.7,就公开了一种一种改进的行车吊钩防脱钩机构,包括吊钩本体及防脱钩构件,所述的防脱钩构件包括防脱钩本体以及固定防脱钩本体于吊钩本体颈部的防脱钩连接件,所述的防脱钩本体由吊钩本体的颈部向吊钩本体突缘部的方向延伸,防脱钩本体的下端部与吊钩本体的突缘部卡合,所述的防脱钩连接件在防脱钩本体的上端部形成转动约束,在防脱钩本体的轴向上形成位移约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行车吊钩防脱钩机构,能够在给防脱钩本体施加一个约束之后,使得防脱钩本体改变方向,避免之前需要对防脱钩本体施加持续不断的约束才能够达到脱钩效果的操作,保证了作业的方便性及安全性,杜绝了操作隐患。
但是以上防脱钩装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脱钩的危险,但是对于钩部本身容易疲劳损坏而导致的危险性却未考虑到。
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种行车挂钩装置,降低因钩部疲劳损坏带来的危险,或者说对钩部的疲劳度起到一定抵抗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车吊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行车吊钩装置,包括吊钩本体,所述吊钩本体的钩部尖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卡件,所述吊钩本体的颈部在与钩部弯向相同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卡件,所述第一卡件和所述第二卡件之间具有承受钩部形变应力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第一卡件和所述第二卡件之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采用螺栓柱。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件采用内口径大于所述螺栓柱直径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焊接于所述吊钩本体的钩部尖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卡件采用内螺纹与所述螺栓柱相啮合的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焊接于所述吊钩本体的颈部,并与所述第一螺母同轴线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栓柱的末端具有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啮合安装于所述螺栓柱上并与所述第一螺母抵靠。
在使用时,将螺栓柱穿过第一螺母,前端啮合安装于所述第二螺母内,同时利用紧固螺母啮合安装在螺栓柱的末端,紧固螺母与所述第一螺母抵靠,从而使得螺栓柱承受钩部的形变应力,降低了钩部变形的风险,而且钩部变形的话,会首先从第二螺母、紧固螺母的变形上体现,从而对钩部的形变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吊钩本体的钩部尖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卡件,所述吊钩本体的颈部在与钩部弯向相同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卡件,所述第一卡件和所述第二卡件之间具有承受钩部形变应力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第一卡件和所述第二卡件之间,其中,连接件采用螺栓柱,所述第一卡件采用内口径大于所述螺栓柱直径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焊接于所述吊钩本体的钩部尖端,所述第二卡件采用内螺纹与所述螺栓柱相啮合的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焊接于所述吊钩本体的颈部,并与所述第一螺母同轴线设置,所述螺栓柱的末端具有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啮合安装于所述螺栓柱上并与所述第一螺母抵靠。基于以上结构,螺栓柱可以承受一部分钩部形变应力,降低了钩部疲劳损坏的风险,同时,也能够对钩部的疲劳形变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降低了因钩部因突然疲劳损坏带来的危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汇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汇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62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