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扰流板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1379.2 | 申请日: | 2015-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21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叶飞军;蓝菁华;汪守军;余同峰;苏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毅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7/02 | 分类号: | B62D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扰流板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扰流板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的扰流板(SlingshotAutosculpt)是指在车尾上方安装的附加板,也称为汽车尾翼。扰流板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减少车辆尾部的升力。如果车尾的升力比车头的升力大,就易导致车子转向过多、后轮抓地力减小、高速稳定性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代步工具的汽车也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然而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汽车尾部由于高速行驶会受到空气带来的升力,因此人们经常会采用在汽车尾部安装一个扰流板来阻挡从车顶冲下来的气流并将其转换成向下压的作用力,降低汽车尾部由于高速行驶带来的升力。
目前的扰流板多为直接注塑成型,不便于拆卸维修或清洁,除此,通过注塑成型的产品不但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变形,且外观缺陷严重,线条不够顺畅饱满,刚性较差,产品的质量较重,在受挤压的过程中也容易变形,扰流板的质量较差,达不到降低汽车尾部升力的作用。
针对这些问题,现有技术中做了一些改进,比如中国专利号为2010202685180提供一种汽车扰流板,包括分体制造的外板和内板,外板和内板通过胶水粘接,粘接处位于外板的内壁,扰流板是先通过外板和内板分体制造,然后用胶水粘接,解决扰流板壁厚度薄、壁厚不均匀、结构复杂、装配条件限制高的问题,且生产过程产生的边角料少,而内、外板的粘接处位于外板的内壁,避开了扰流板的A面(扰流板安装在汽车上后的可视面),无需对产品表面进行后续再处理,因此制造成本低,达到提高产品总体效率的效果,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外板和内板通过胶水粘接,一方面,不节能环保,另一方面,外板和内板粘结后不能拆卸,不便于后续维修或清洁。
又如中国专利号为201020555711.2提供的一种扰流板,它包括扰流板,所述扰流板由底板和竖板组成,所述竖板上开设有通孔,它还包括工艺片,所述工艺片设于通孔内,所述工艺片的两端与竖板连接固定。这种扰流板在条形通孔上加设了一个工艺片,对扰流板起到了支撑作用,避免了扰流板在运送的过程中受到挤压而变形,保证了扰流板的质量,增加工艺片虽然对扰流板起到了支撑作用,但是同时也加重了扰流板的自身重量,达不到降低汽车尾部升力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扰流板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扰流板多为直接注塑成型,不便于拆卸维修或清洁,除此,不但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变形,且外观缺陷严重,线条不够顺畅饱满,刚性较差,产品的质量较重,在受挤压的过程中也容易变形,扰流板的质量较差,达不到降低汽车尾部升力的作用等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后扰流板总成,包括扰流板本体,所述扰流板本体包括外板和安装板,所述外板与安装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扰流板本体通过安装板上的安装孔与车体的尾翼相连接,所述外板为弧形结构,所述外板的两侧设有内凹的弧形倒角。
优选的,所述外板上设有卡槽,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卡槽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与外板之间设有若干螺钉。
优选的,所述外板的下端设有弧形槽。
优选的,所述弧形槽内设有刹车灯,所述刹车灯与车体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车体的尾翼相配合的扣体。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后扰流板总成,扰流板本体包括外板和安装板,外板与安装板可拆卸连接,改变以往扰流板本体直接注塑成型,便于后续拆卸维修或清洁,除此,在生产过程中也不容易变形,且外观缺陷较少,线条顺畅饱满,刚性好,安装板上加工带有若干安装孔,通过安装孔将扰流板本体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车体的尾翼上,结构稳固,外板为弧形结构,外板的两侧加工带有内凹的弧形倒角,外板的外形如同燕尾一样,在减轻扰流板本体的重量同时,可以对车顶冲下来的气流进行缓冲,降低汽车尾部由于高速行驶带来的升力,降低汽车尾部由于高速行驶带来的升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毅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毅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13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挂车鞍式牵引座
- 下一篇:一种带小门仓栅半挂车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