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缸活塞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77224.1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2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来;林彬彬;徐敬和;金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飞挺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08 | 分类号: | F16J1/08;F15B1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6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缸活塞。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油缸活塞在使用过程中,因活塞与缸筒的摩擦表面轮滑油分布不均,导致活塞在摩擦的过程中容易磨损,进而导致油缸活塞报废,缩短了油缸活塞的使用寿命,同时,传统的油缸活塞在使用过程中,活塞与活塞缸容易发生轴向移动,导致油缸活塞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不易损坏的油缸活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缸活塞,包括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的外壁设有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所述活塞本体的一端设有盲孔,另一端设有与盲孔连通的轴孔,所述盲孔的孔径比轴孔的孔径大,盲孔的孔底设有第一定位环槽,第一定位环槽的槽底环形阵列有若干个储油空腔,所述活塞本体环形阵列有贯通储油空腔和活塞本体外壁的若干个第一漏油孔,所述轴孔的孔口处设有第二定位环槽。
进一步,所述活塞本体上还开设有贯通盲孔和活塞本体外壁的第二漏油孔。
进一步,所述活塞本体的中心线分别与各第一漏油孔的中心线相交。
进一步,所述第一漏油孔的孔径为2-3mm。
进一步,所述第二漏油孔的孔径为1mm-1.5mm。
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分别位于活塞本体的两端外壁。
对比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活塞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环槽和第二定位环槽,使活塞在于活塞杆连接的过程中,从两个方向上使活塞固定在活塞杆上,进而活塞与活塞杆连接稳固,不易发生径向滑动。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定位环槽的槽底环形阵列有若干个储油空腔,而每一个储油空腔都连通有相应的一个第一漏油孔,使活塞在运动过程中,活塞本体的外壁能够均匀的分泌处轮滑油,进而降低了活塞在长期的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磨损程度。3.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在活塞本体上还开设有贯通盲孔和活塞本体外壁的第二漏油孔,当活塞与缸筒中有大量的积油时,积油可通过第二漏油孔渗透到盲孔的内部,使活塞本体与活塞杆不易发生生锈或腐蚀。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漏油孔的孔径设为2-3mm,第二漏油孔的孔径设为1mm-1.5mm,使活塞本体的内部储油在静止的状态下不易从第二漏油孔或第一漏油孔中进出,因轮滑油容易在较小的孔中形成油膜,所以使储存在活塞本体内部的油不易干涸,进而不需要频繁的添加润滑油,保障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油缸活塞,包括活塞本体1,所述活塞本体1的外壁设有第一密封槽11和第二密封槽12,所述活塞本体1的一端设有盲孔13,另一端设有与盲孔13连通的轴孔14,所述盲孔13的孔径比轴孔14的孔径大,盲孔13的孔底设有第一定位环槽15,第一定位环槽15的槽底环形阵列有若干个储油空腔16,所述活塞本体1环形阵列有贯通储油空腔16和活塞本体1外壁的若干个第一漏油孔17,所述轴孔14的孔口处设有第二定位环槽18。
通过在活塞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环槽15和第二定位环槽18,使活塞在于活塞杆连接的过程中,从两个方向上使活塞固定在活塞杆上,进而使活塞与活塞杆连接稳固,不易发生径向滑动。
进一步,所述活塞本体1上还开设有贯通盲孔13和活塞本体1外壁的第二漏油孔19。
通过在活塞本体1上还开设有贯通盲孔13和活塞本体1外壁的第二漏油孔19,当活塞与缸筒中有大量的积油时,积油可通过第二漏油孔19渗透到盲孔13的内部,使活塞本体1与活塞杆不易发生生锈或腐蚀。
进一步,所述活塞本体1的中心线分别与各第一漏油孔17的中心线相交。
通过在第一定位环槽15的槽底环形阵列有若干个储油空腔16,而每一个储油空腔16都连通有相应的一个第一漏油孔17,且活塞本体1的中心线分别与各第一漏油孔17的中心线相交,使活塞在运动过程中,活塞本体1的外壁能够均匀的分泌处轮滑油,进而降低了活塞在长期的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磨损程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漏油孔17的孔径为2-3mm。
进一步,所述第二漏油孔19的孔径为1mm-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飞挺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飞挺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72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