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轮胎气压恒定装置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77196.3 | 申请日: | 2015-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4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高君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18 | 分类号: | B60C23/18;B60B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轮胎 气压 恒定 装置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压恒定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轮胎气压恒定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一定距离后由于汽车轮胎与地面摩擦,轮胎内部橡胶摩擦,刹车盘温度导热造成轮胎内部气体温度升高而造成的气压过高,或者由其他因素造成的轮胎温度过高,导致轮胎气压变大,轮胎温度每升高6度时,胎压约会增加0.1bar/kpa,一般情况下汽车高速行驶轮胎温度可能会在50℃左右轮胎气压则会升高1bar/kpa,在寒区使用轮胎则会影响更大,轮胎气压过高会更容易导致轮胎爆胎,被扎和减小摩擦阻力等不利现象,容易酿成交通事故。目前常见技术是给轮胎充氮气,这种手段可以保持轮胎气压不受外界温度影响而发生气压变化,轮胎充氮气对用户直接增加用车成本,因而需要通过某种技术解决轮胎气压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轮胎气压恒定装置及汽车,解决轮胎温度过高导致气压过高,易造成轮胎爆胎,被扎和减小摩擦阻力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轮胎气压恒定装置,包括位于轮胎本体内并与轮毂本体贴合的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朝向所述轮胎本体的轮胎内气压面、散热面贴合轮毂本体;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还与一制冷控制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为围绕轮毂本体的环形。
其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内部是由电偶联成的热电堆。
其中,所述制冷控制装置包含一温度传感器。
其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具有凸起型吸热结构。
其中,所述轮毂本体采用钢制材料或者铝合金材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轮胎,所述轮胎安装如上所述的智能轮胎气压恒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轮胎气压恒定装置通过半导体制冷技术实现了轮胎的温度恒定,从而维持轮胎气压的稳定,有效防止因轮胎问题而造成的交通事故隐患;为整车提高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增加了产品的竞争力;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容易实施,适合于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轮胎气压恒定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轮胎气压恒定装置的制冷控制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轮胎气压恒定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智能轮胎气压恒定装置的半导体制冷片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半导体制冷片,2、轮毂本体,3、轮胎本体,4、凸起型吸热结构,5、制冷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轮胎温度过高导致轮胎气压过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轮胎气压恒定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位于轮胎本体3内并与轮毂本体2贴合的半导体制冷片1;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的制冷面朝向所述轮胎本体3的轮胎内气压面,吸附轮胎内气体温度达到降温目的,散热面贴合轮毂本体2热量通过轮毂本体散热,满足半导体制冷片制冷效果;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还与一制冷控制装置5连接,具体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
其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为围绕轮毂本体2的环形,有助于轮毂、轮胎动平衡。
其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内部是由图4所示的电偶联成的热电堆,以达到增强制冷(制热)的效果,具体原理如下:当一块N型半导体材料和一块P型半导体材料连结成电偶对时,在这个电路中接通直流电流后,就能产生能量的转移,电流由N型元件流向P型元件的接头吸收热量,成为冷端由P型元件流向N型元件的接头释放热量,成为热端,吸热和放热的大小通过电流的大小以及半导体材料N、P的元件对数来决定。
其中所述制冷控制装置5包含一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制冷控制装置可以设定一定的临界温度k,k为一定温度包含一定的温度温差范围如±p摄氏度,当轮胎内气压≥k+p℃轮胎制冷装置开始运行制冷,当轮胎内气压≤k-p℃制冷装置停止工作。
其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具有凸起型吸热结构,有助于良好吸热。
可选地,所述轮毂本体2采用钢制材料或者铝合金材料,具有良好导热性能,可以通过轮毂材料特性达到散热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71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烟
- 下一篇:防止铝卷层间松动的喷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