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缩机用气水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76090.1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8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寅;余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寅时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机 水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用气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空气压缩系统中,压缩后的空气中水分子随着空气的压缩而凝结,故而,需要将水分从压缩空气中分离出来,若水分不能及时被分离,则会二次进入压缩空气中。因此在压缩机中还必须设置气水分离器。
现有的各种空压机气水分离器通常也多是利用惯性原理分离空气和水,其主要功能是使压缩机排出的经冷却后的压缩气体中的水分从压缩空气中分离,从而保证压缩机排出的压缩气体或下一级吸入的气体保持相对干燥。这些气水分离器通常只有分水的功能,且进气和出气中间没有隔开,分离出的水分也可能随着气体的流动被带到排气口再次与气体混合。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压缩机用气水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缩机用气水分离装置,包括:第一除水箱、第二除水箱、捕雾网和导气管;
捕雾网与垂直方向成大于15°小于等于90°夹角的布置在第一除水箱内,捕雾网相对的两侧与第一除水箱壳体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导气管插入第一除水箱中,至少一个捕雾网位于导气管下方,导气管的出气端朝向位于其下方的第一间隙弯曲;
第二除水箱内设有过滤层,过滤层将第二除水箱内部分割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下腔室内填充有吸附材料;
第一除水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其顶部设置有出气口;第二除水箱上设有与下腔室连通的进气口和与上腔室连通的排气口;出气口通过管道与进气口连通。
优选地,捕雾网与垂直方向成30°夹角地倾斜设置在第一除水箱内,第一间隙位于捕雾网低端,第二间隙位于捕雾网高端。
优选地,捕雾网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多个捕雾网平行布置。
优选地,还包括降温管,降温管盘绕在第一除水箱外周,降温管中填充有冷却液。
优选地,降温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通过制冷机连通,降温管上设有抽吸泵。
优选地,第二除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盖。
本实用新型中,压缩气体通过与第一除水箱内壁、捕雾网的碰撞,使得压缩气体中的水分子被捕雾网捕捉,从而对压缩气体进行第一次除水,而经捕雾网捕捉水分子后的压缩气体再进入第二除水箱,压缩气体中的残余水分子被吸附材料再次吸附,然后压缩气体通过过滤层过滤排出。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除水箱、第二除水箱和过滤层的设置,可对压缩气体进行二次除水,以保证压缩气体干燥程度,并保证压缩气体的纯度,避免混入吸附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缩机用气水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缩机用气水分离装置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缩机用气水分离装置,包括:第一除水箱1、第二除水箱2、捕雾网3、导气管4和降温管6。
捕雾网3与垂直方向成大于15°小于等于90°具体可选择30°夹角的布置在第一除水箱1内,捕雾网3相对的两侧即低端与高端分别与第一除水箱1壳体之间形成第一间隙31和第二间隙32。
导气管4插入第一除水箱1中并位于捕雾网3上方,导气管4的出气端朝向位于其下方的第一间隙31弯曲。导气管4用于将压缩气体输送到第一除水箱1中,导气管4输入的压缩气体在惯性作用下通过第一间隙31向下运动,然后与第一除水箱1内壁碰撞后经过捕雾网3从第二间隙32向上运动,压缩气体中的水分子被捕雾网3截留。
降温管6盘绕在第一除水箱1外周,降温管6中填充有冷却液,通过降温管6可保持第一除水箱1中的低温环境,使得压缩空气中的水分子凝结成雾,从而增加捕雾网3的工作效率。本实施方式中,降温管6第一端和第二端通过制冷机7连通,降温管6上设有抽吸泵,如此,可对降温管中的冷却液进行循环利用。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加捕雾效果,可在第一除水箱1中相互平行的设置多个捕雾网。本实施方式中,导气管4设置在所有捕雾网3的上方,具体实施时,也可将导气管4设置在多个捕雾网3之间,以便利用气体向上运动的特性提高捕雾网3利用效率。
第二除水箱2内设有过滤层5,过滤层5将第二除水箱2内部分割为上腔室21和下腔室22,下腔室22内填充有吸附材料如活性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寅时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寅时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60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缝纫机用编织物包边压脚
- 下一篇:一种减水剂喷淋回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