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脱硫烟气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75280.1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6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懿;周聪;李晓坤;黄学科;张勇;柴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佰能蓝天科技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78;F27D17/00;F27D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6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脱硫 烟气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冷机余热资源与脱硫后烟气加热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烧结厂、球团厂等具有清洁高品质热源的烟气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硫氧化物(SO、SO2,简称SOX),是当今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是无色、有刺激味的气体,它不仅危害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而且还会腐蚀设备、建筑物和名胜古迹。它主要来自含硫燃料的燃烧、金属冶炼、石油炼制、硫酸(H2SO4)生产和硅酸盐制品焙烧等过程。废气中的硫氧化物主要有二氧化硫(SO2)和三氧化硫(SO3)。全世界每年向大气排放的SO2约为1.5亿吨。因此硫氧化物的治理是非常必要的,SO2治理除采用无污染工艺外,主要还有烟气脱硫、高烟囱排放等。这些方法通常也适用于SO3的治理。
烟气脱硫按使用的吸收剂或吸附剂的形态和处理过程,分为干法、半干法、湿法三大类。目前湿法脱硫具有技术较为成熟,脱硫效率高,操作简单等特点广为运用。但是,湿法脱硫由于脱硫过程反应温度低于露点,所以脱硫后的烟气需要再加热才能排出。
目前GGH是脱硫后将净烟气加温的主要设备之一,该设备利用原烟气将净烟气进行加热,使排烟温度达到露点之上,以提升烟气的排放高度。但是,GGH的使用增加了投资和运行费用,大大的增加了脱硫运行的能耗、水耗,GGH冲洗后的废水还含有很强的腐蚀性,必须经过专业的处理。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脱硫烟气加热装置,该装置将引入洁净的高温烟气脱硫后的湿烟气温度提升到80℃左右,以解决极端天气气压低时造成烟气下沉的现象,降低了烟气加热的运行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脱硫烟气加热装置,包括:环冷机、加热风机、增压风机、混凝土烟囱、烟囱钢内筒、导流装置、吸收塔出口烟道和冷凝水回收装置;
所述环冷机分别与所述加热风机和增压风机相连;
所述增压风机与烟囱钢内筒相连,并在联接的风管上设置一止水环;
所述烟囱钢内筒与所述导流装置连接;
所述冷凝水回收装置设置在所述止水环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
在利用环冷机余热资源的基础上,提升了脱硫后烟气抬升高度,解决了未上GGH的脱硫装置烟气排放高度过低对环境造成影响的问题,同时达到了以废治废的效果,大幅度的减少了现有的烟气加热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脱硫烟气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脱硫烟气加热装置结构,包括环冷机、加热风机1、增压风机2、混凝土烟囱6、烟囱钢内筒7、导流装置11、吸收塔出口烟道8和冷凝水回收装置12;
所述环冷机分别与所述加热风机和增压风机相连;
所述增压风机与烟囱钢内筒相连,并在联接的风管上设置一止水环5;
所述烟囱钢内筒与所述导流装置连接;
所述冷凝水回收装置设置在所述止水环的下方。
上述装置还包括变频调速器3和挡板门4,所述挡板门为单轴双百叶窗式挡板门。
上述单轴双百叶窗式挡板门包括有多个。
上述环冷机包括环冷机三段9和环冷机四段10,所述环冷机三段排气引出后通过增压风机送至烟囱钢内筒,由烟囱钢内筒底部进入后通过导流装置与脱硫后湿烟气混合,以达到对湿烟气加热的目的。为防止烟囱中冷凝液通过联接风管倒流至增压风机而对其造成腐蚀伤害,在增压风机与烟囱钢内筒之间的联接风管上设置止水环,使冷凝液通过止水环前方的排液管道进入冷凝水回收装置回收使用。
将环冷机四段80℃左右的外排烟气引出后,接至加热风机进口,通过加热风机进入都环冷机三段对热源烟气问题进行提升,提高加热风机介质进口温度,进而达到提高环冷机三段抽气温度的目的。将环冷机三段内温度经过提升后的350℃左右热源烟气经过增压风机输送到脱硫后外排烟囱内与脱硫烟气均匀混合。
上述两部分的介质流量及温度通过变频调速器与单轴双百叶窗式挡板门进行调节,避免发生超温现象对脱硫设备造成损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佰能蓝天科技股份公司,未经北京佰能蓝天科技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52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节能型脱硫塔
- 下一篇:一种聚丙烯生产中尾气回收用的丙烯循环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