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秸秆集束收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71864.1 | 申请日: | 2015-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1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尹健;肖龙祥;孔朵朵;肖龙;黄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健 |
主分类号: | A01D34/71 | 分类号: | A01D34/71;A01D43/06 |
代理公司: | 贵阳春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09 | 代理人: | 杨云;许振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喂入式 联合收割机 秸秆 集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机,尤其涉及一种与联合收割机配套使用的秸秆集束收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通常没有秸秆收集装置;稻谷在经过扶禾、切割、输送和脱粒作业后,秸秆被直接抛出而散落于田间,然后再通过人力、专用机械、或秸秆收集车对散落四处的秸秆进行收集;不仅比较麻烦、效率低、投入成本大,而且收集率也低。若能开发一种与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配套使用、能保证秸秆集束整齐堆放的装置,则无疑会对降低收割成本、提高收割效率产生积极的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秸秆集束收放装置,以达到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在作业过程中源源不断收集秸秆、并在行驶过程中将秸秆成堆定量卸车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支架、与该支架活动连接的翻转托架;所述支架由弯曲成凹字形结构的限位杆、弯曲成倒L形状并分别固定在该限位杆两个顶端的滑杆、分别固定在两滑杆上的安装座构成,所述翻转托架由铰接在两滑杆之间的主托秆框、固定在该主托秆框一外侧或两外侧的挡杆构成。
主托秆框上固定有与之垂直的副托秆框。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因此可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脱粒装置的秸秆出口处,用于承接被抛出的秸秆。当秸秆收集达到一定重量后,翻转托架便会因失去平衡而绕铰接点顺时针翻转,从而将秸秆整齐、定量地释放于田间,便于后续收集;彻底避免了传统联合收割机将秸秆直接抛出后四处散落、难以收集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不仅可确保秸秆整齐堆放,而且不必改变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原有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无需动力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向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中:滑杆1、安装座2、挡杆3、限位杆4、主托秆框5、副托秆框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支架上有与之活动连接的翻转托架。所述支架由向上弯曲成凹字形结构的限位杆4、弯曲成倒L形状并分别固定在该限位杆两个顶端的滑杆1、分别固定在两滑杆1一端的安装座2构成;所述翻转托架由铰接在两滑杆1之间呈口字形、或凹字形、或目字形结构的主托秆框5、固定在该主托秆框两外侧的挡杆3构成。
当主托秆框5绕铰接点顺时针翻转时,为了避免此时抛出的秸秆沿途散落,在主托秆框5上固定有与之垂直的副托秆框6;该副托秆框呈口字形、或凹字形、或目字形结构。
工作原理:当秸秆被源源不断地从脱粒装置的出口抛出时,秸秆便会沿两滑杆1下滑至主托秆框5上。当秸秆堆积达到一定重量后,主托秆框5便会失去平衡而绕铰接点顺时针翻转,直至挡杆3碰到滑杆1;此时,从脱粒装置出口继续抛出的秸秆则滑落至副托秆框6上。当主托秆框5上秸秆被卸落于田间后,主托秆框5又会因失重而绕铰接点逆时针翻转,直至主托秆框5碰到限位杆4;此时,堆积在副托秆框6上的秸秆便会被转移至主托秆框5上。如此循环往复,便可将秸秆源源不断地定量、整齐地释放于田间,从而便于后续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健,未经尹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18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喂入背负式方草捆秸秆打捆机
- 下一篇:车载式草坪修剪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