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路缘石及人行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71806.9 | 申请日: | 2015-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0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郭才广;胡启文;王晓辉;韩杰;胡怡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1C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缘石 人行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排水的路缘石及包括该路缘石的人行道。
背景技术
目前,市政道路的人行道路缘石一般采用混凝土预制或整块条石制成,用于分隔人行道和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道),其不兼具排水功能。
人行道地砖一般采用透水砖,其目的是为了将人行道路面的雨水采用渗透的方式尽快排走。但实际透水砖内的雨水通常找不到出口,透水砖吸饱水后与普通砖无异。由于现有路缘石自身不透水,且透水砖的基础也很难透水,特别是既有市政道路的改造,一般都是在原基础上加高。导致透水砖吸饱水后,人行道路面上后来的雨水只能通过漫流的方式,越过路缘石顶漫流到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道上。由于透水砖内的水得不到及时宣泄,从而易导致人行道路面产生积水,给市民造成不便。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路缘石及包括该路缘石的人行道,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可排水的路缘石及包括该路缘石的人行道。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路缘石,包括设于人形道路基边缘的路缘石本体,所述路缘石本体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泄水孔,各所述泄水孔均自所述路缘石本体靠近所述路基的一侧贯穿至所述路缘石本体远离所述路基的一侧,且各所述泄水孔靠近所述路基的一端底部均与铺设于所述人行道上的透水砖的底部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泄水孔自所述路缘石本体靠近所述路基的一侧至所述路缘石本体远离所述路基的一侧向下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路缘石为平缘石,各所述泄水孔靠近所述路基的一端底部至所述路缘石本体顶部的距离与所述透水砖的厚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路缘石为立缘石,所述路缘石本体上沿其长度方向还设有多个排水孔,各所述排水孔均自所述路缘石本体靠近所述路基的一侧贯穿至所述路缘石本体远离所述路基的一侧,各所述排水孔靠近所述路基的一端底部均与所述透水砖的顶部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孔自所述路缘石本体靠近所述路基的一侧至所述路缘石本体远离所述路基的一侧向下倾斜。
进一步地,各所述泄水孔与各所述排水孔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孔为圆形孔、矩形孔或异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泄水孔为圆形孔、矩形孔或异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路缘石为混凝土制路缘石或大理石制路缘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人行道,包括路基、多块透水砖和位于所述路基至少一侧的排水结构,多块所述透水砖铺设于所述路基上形成路面,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多块如上所述的路缘石。
进一步地,所述人行道沿其宽度方向设有1.5%或2%的坡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路缘石本体上设置泄水孔,该泄水孔与透水砖底部平齐,从而可将透水砖内的水迅速排走,从而使得透水砖持续发挥作用,避免人行道路面产生积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路缘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路缘石的结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18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药用组合盖
- 下一篇:双层包装灭菌输液软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