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路防眩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71362.9 | 申请日: | 2015-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0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财;肖敏;王贻远;李斌;张信祯;黄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贺明 |
主分类号: | E01F7/06 | 分类号: | E01F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邱奕才;汪晓东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防眩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交通设施领域,尤其是一种公路防眩板。
背景技术
汽车前照灯产生的眩光是危害公路夜间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夜间交通量越来越大,同时由于我国车型复杂,以及存在前照灯制造、安装、使用不当等原因,夜间眩光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在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上安装防眩板是清除眩光现象,解决汽车前照灯眩光问题的有效途径。想要达到预期效果,防眩板本身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吹不断、撞不断、不掉色,即防眩板本身的抗拉、抗压强度够,即使在高速公路上遇到强风或者受机动车碰撞也不易折断,而且制备防眩板时要控制母粒色粉,以使防眩板在长期暴晒雨淋的条件下工作不易掉色。
目前,市面上的防眩板从外观上可分为直板、反S形、树叶形、公路景观防眩板、仿浮雕防眩板、芭蕉叶形、人字形等,如申请号为201020667093.0“一种组合式防眩板”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防眩板,该防眩板包括底座和板体,所述板体根部通过活动支架与底座铰接,并在该活动支架与底座的铰接面上设有可将活动支架锁定在多个位置的柔性定位机构,以及申请号为201220586025.0“一种钢化玻璃防眩板”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钢化玻璃防眩板:所述板体由至少两片钢化玻璃板贴合而成,钢化玻璃板之间设置胶层。此类直板式或者是树叶式的防眩板多采用PVC塑料、玻璃钢、金属钢等材质,其加工工程复杂,而且缺乏自身强度加强的结构以及一体成型的主体与底座结构,自身的抗拉性能和防撞性能欠佳,而且在高速公路暴晒雨淋的条件下工作耐久性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在高速公路上工作的各种需要。
公路防眩板也可以改用混凝土结构,虽然其加工难度比上述材质小,该种公路防眩板在暴晒雨淋的条件下工作性能稳定,但混凝土自身的性能对防眩板的性能影响较大,并且,现有的混凝土防眩板一般采用柱式、直板等结构,比玻璃钢、PVC等制造的防眩板的自重大,不利于运输和现场施工。中文文献《公路现浇混凝土基础柱式防眩板施工工法》(孙武、吴华芳著,《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年第20期)公开了一种公路现浇混凝土基础柱式防眩施工的现场浇筑方法:由1~2名施工人员负责支立基础模板,并将绑扎好的钢筋笼进行安置;采用人工配合溜槽的方法浇筑混凝土。1名混凝土工配合混凝土运送车将混凝土逐个进行浇筑,2名施工人员负责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振捣、地脚螺栓安置和混凝土表面的找平施工,洒水养护。而该种公路现浇混凝土基础柱式防眩板采用的是普通混凝土柱式结构,以得到较佳的抗拉性能和防撞性能,但其自身重量大,不方便运输,只适合现场浇筑制得,施工时间长,施工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拉、防撞性能良好、自身重量轻、制作工艺简单、易于运输和现场施工的公路防眩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公路防眩板,包括一体成型的防眩板主体和底座,所述防眩板主体为类芭蕉扇结构,所述类芭蕉扇结构底部为略大于中间部位的四方体。
进一步地,所述类芭蕉扇结构为中间内凹结构,其上端为对称的圆弧形。
该公路防眩板主体采用了扁平的内凹结构,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其自身重量得到大幅度减轻的同时,仍保持较好的抗压了防撞性能,而且公路防眩板的主体和底座一体成型,所述底座设有螺栓孔,施工人员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其螺栓孔使公路防眩板固定连接于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中,即可完成作业。
进一步地,所述防眩板主体和底座上均设有肋结构,所述肋结构为多条凸出条纹,所述凸出条纹厚度为1~3mm。其中,防眩板主体上部的厚度为6~10毫米,下部的厚度为14~20毫米。
通过设置肋结构,增加公路防眩板光反射的漫反射效果,并使公路防眩板在受到外力撞击的时候均匀地分散应力,提高自身的防撞性能。
该公路防眩板采用含玻璃微珠集料和玄武岩纤维的超高性能粉末混凝土制得,使其防撞性能和抗压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减轻其自身重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公路防眩板采用台风等级13级,风压0.8兆帕料抗压强度为100~120兆帕,抗弯曲强度为18~25兆帕为其设计依据,整体采用上下结构锥形设计,增加结构底部的稳定性,板面采用了肋结构形式设计,增加了光反射的漫反射效果,并使整个公路防眩板在受到外力撞击的时候均匀地分散应力,提高自身的防撞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正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贺明,未经黄贺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13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模块式隔声屏
- 下一篇:多功能沥青路面热修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