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慧医疗监控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65121.3 | 申请日: | 2015-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5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夏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鑫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尤会明 |
地址: | 20008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医疗 监控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慧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智慧医疗监控终端。
背景技术
医院对住院病人的医疗护理中,经常需要监控病人的生理信息,例如:人体的心跳、脉搏和血压等。
目前,医院对病人的生理信息采集主要是通过护士定时手动采集的,因此,采集到的生理信息难免存在误差,且不能形成连续的生理变化信息。另外,护士采集生理信息时,需要携带温度计、计时器或者血压计等,降低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医疗监控终端,全程无需人工参与生理信息的采集工作,且能够形成连续的生理变化信息,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慧医疗监控终端,与外部服务器通讯,包括壳体,该壳体内设有通讯装置、采集用户脉搏信息的脉搏传感器、采集用户体温信息的体温传感器、采集用户血压信息的血压传感器和采集用户指纹信息的指纹传感器,还包括控制通讯装置、脉搏传感器、体温传感器、血压传感器和指纹传感器的微控制器,其中,微控制器分别与通讯装置、脉搏传感器、体温传感器、血压传感器和指纹传感器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电源,所述电源与微控制器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源包括可充电电池和充电电路,所述可充电电池通过充电电路与微控制器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微控制器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通讯装置为蓝牙装置、GPRS装置或者WIFI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连接于壳体两侧的腕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壳体悬挂设置于一条项链。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壳体设置于一个项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穿戴于用户身上的监控终端,将病人的相关生理信息实时传送至护士站的服务器中,全程无需人工参与生理信息的采集工作,且能够形成连续的生理变化信息,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采集用户指纹信息的指纹传感器,能够防止非用户本人使用监控终端,提高了生理信息采集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报警器,当病人的生理信息出现异常时,微控制器将启动报警器,提醒医护人员及病人周边人员对其进行施救,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慧医疗监控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慧医疗监控终端与外部服务器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监控终端;11-微控制器;12-通讯装置;13-脉搏传感器;14-体温传感器;15-血压传感器;16-指纹传感器;17-电源;18-报警器;
2-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慧医疗监控终端,包括壳体,该壳体内设有与外部服务器2通讯的通讯装置12、采集用户脉搏信息的脉搏传感器13、采集用户体温信息的体温传感器14、采集用户血压信息的血压传感器15、采集用户指纹信息的指纹传感器16、电源17和报警器18,还包括控制通讯装置12、脉搏传感器13、体温传感器14、血压传感器15和指纹传感器16的微控制器11,其中,微控制器11分别与通讯装置12、脉搏传感器13、体温传感器14、血压传感器15、指纹传感器16、电源17和报警器18相连。所述电源17包括可充电电池和充电电路,可充电电池通过充电电路与微控制器11相连。通讯装置12为蓝牙装置、GPRS装置或者WIFI装置。优选的,该监控终端1还包括连接于壳体两侧的腕带,通过腕带以手环的形式佩戴于人体;或者将壳体悬挂设置于一条项链,通过吊坠的形式进行佩戴;或者将壳体设置于一个项圈,穿戴在人体上;使监控终端方便病人携带。
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穿戴于用户身上的监控终端1通过通讯装置12与置于护士站的服务器2进行通信,具体的,所述监控终端1与服务器2之间通过蓝牙、GPRS或者WIFI通信。
本实用新型智慧医疗监控终端的工作原理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鑫,未经夏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51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氨酯发泡组合物和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制备表面活性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