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高压大排量洗井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63787.5 | 申请日: | 2015-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8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东;张建华;张振;马潮;李未琴;张杰;王薇;王燕燕;孙东磊;郭玉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7/00 | 分类号: | E21B37/00;B60K17/344;B60K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蔡飞燕 |
地址: | 062552 河北省沧***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高压 排量 洗井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洗井车,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压大排量洗井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主要应用的注水井洗井车大多采用的是斜板除油器与核桃壳、纤维球过滤器相结合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洗井车往往存在洗井液处理净化不理想、洗井循环复杂、洗井时间长等缺点。由于斜板除油器是利用油珠的自我聚结能力来除油,油珠上浮速度慢,油水分离慢,分离不彻底。其次,因过量的油污及悬浮物经过车载核桃壳及纤维球过滤器后,容易使之污染、板结,过滤效果差,丧失再生能力并导致机械故障。另外,需要定期到污水处理站进行反冲洗和排污,核桃壳和纤维球滤料的使用寿命缩短,更换周期短,增加了洗井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摒除现有注水井洗井车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高压大排量洗井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用以下技术方法实现的:该新型高压大排量洗井车主要由汽车底盘、气浮沉降箱、油水箱、三缸柱塞泵、旋流除砂器、积砂箱、除铁器、过滤器、链式刮板系统、分动箱、清水相、电气系统、液路系统、气路系统、电磁流量计、减压装置、管汇系统等组成,采用气浮沉降油水分离技术、纤维球快速过滤技术、旋流除砂技术、磁过滤技术和PLC控制系统对洗井时返出的洗井液进行净化处理,将洗井液中的泥砂、污油、铁锈、水四相直接分离,去除泥砂、悬浮物、铁锈、油类及其它污染物,然后将净化的洗井液回注到水井中进行封闭循环洗井。
所述汽车底盘采用青年曼JNP1310FD1J1/8*4二类汽车底盘,带有后置式取力器,越野性能好,离地间隙大,适合油田恶劣的路况,发动机型号为D2866LF28。
所述气浮沉降箱是该洗井车的核心装置,通过刮板将上浮的油和悬浮物刮到集油槽,通过集油管将浮渣送到油箱,通过集水管将清水送到清水区,由三缸泵回注到井内。气浮沉降箱每个区域均有排空管,可以保证箱内的液体在每个区域均可排放干净。
所述三缸柱塞泵采用HTB250A三缸柱塞泵,具有结构紧凑、压力高、排量大、效率高等特点,能满足油田注水及洗井要求。
所述分动箱将汽车传动轴分成两段,汽车动力经传动轴接至分动箱法兰带动输入轴转动,滑移齿轮挂和下输出轴上的齿轮时,驱动汽车驱动桥,使汽车处于行驶状态,滑移齿轮挂和输入轴上的齿轮时,发动机动力传至分动箱上输出法兰带动三缸泵工作;行走与作业转换通过驾驶室的三通气开关实现。箱体内的润滑油液面在工作前为油标尺最高位;工作时在最高和最低之间,不能低于最低位。
所述旋流除砂器主要由涡壳、锥体、下接管、进液口和排液口等组成。液体由进液口进入涡壳内,在输入液体压力的作用下,液体沿涡壳内壁形成旋流。采用三个旋流器进行组合除砂,将流量大的旋流器(型号CSX200)设置在第一级用于去除液体中较大颗粒的泥砂,从第一级排液口排出的液体进入第二级旋流器,第二级采用两个并联的旋流器(型号CSX150)去除液体中残余的较小的泥砂。
所述除铁器内设永久性磁铁,其功能为将污水中可磁化的颗粒及离子磁化后结成大颗粒沉淀,使铁锈及部分杂质得以去除。
所述清水箱是快速过滤器出水的贮水源,也是柱塞泵回注时供水源。
所述气路系统的储气筒由汽车底盘压缩机直接供气,经气处理三元件处理后,供给气压系统各控制元件和执行元件。工作压力0.8MPa。
所述底盘自身的电气系统供给过滤器PLC控制系统、二次仪表显示、三缸泵输出压力传输显示装置、入口压力、减压后压力传输显示装置、入口和出口流量显示装置、照明系统的用电。
所述链式刮板系统主要是由链轮、链条、刮板等组成。通过主动链轮转动带动刮板行走,从而将气浮沉降箱的浮油刮到集油槽内,通过管汇排到油箱。
所述液路系统主要由液压泵、溢流阀、手动换向阀、调速阀、液压马达、液压千斤等组成。液压系统工作压力为14MPa。滤油器定期检查清洗,保证液路系统工作的安全可靠。双联齿轮泵型号采用CBQT-F550/F432-AFPR,液压马达型号采用GM5-10-1FE13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37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力式恒流油井加药装置
- 下一篇:新型保温井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