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轮毂静电喷涂吸附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7539.X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9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连超;曾毅;向思;肖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13/02 | 分类号: | B05B13/02;B05B15/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施永卿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轮毂 静电 喷涂 吸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涂装工装,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轮毂静电喷涂吸附架。
背景技术
汽车后轮毂一般采用静电喷涂工艺进行涂装。其静电喷涂的原理为:以汽车后轮毂作为阳极,以喷涂机的涂料雾化器作为阴极,接上负高压电,在喷涂机与汽车后轮毂之间形成高压静电场,喷涂机将涂料微粒雾化并带负电,带负点的涂料微粒沿着电力线方向飞附在带正电的汽车后轮毂上,形成均匀的薄膜。在静电喷涂过程中,由于静电环抱效应的作用,在汽车后轮毂的边缘以及外表面边角处容易产生流挂、痱子、肥边等,影响了喷涂质量和汽车后轮毂的外观质量,进而影响了车身的外观质量。目前,通常是在汽车后轮毂的整个边缘贴上纸胶带来解决上述问题。由于在喷涂过程中纸胶带容易掉落,因而不能完全解决边角流挂、痱子、肥边等问题,并且纸胶带为一次性耗材,因而成本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喷涂质量的汽车后轮毂静电喷涂吸附架,它能够在静电喷涂过程中防止汽车前后轮毂外表面边角处产生流挂、痱子、肥边等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后轮毂静电喷涂吸附架,包括吸附杆、第一固定支耳和第二固定支耳:所述吸附杆包括吸附杆体和由该吸附杆体一端向上向外倾斜伸出并与吸附杆体形成配合角的倾斜体,所述配合角的角度与汽车后轮毂的外表面边角的角度相适配;所述第一固定支耳包括其一端与吸附杆的吸附杆体右侧相连接并向后延伸的第一固定支耳体和由该第一固定支耳体的另一端向上延伸且上部为螺纹体的第一固定支耳柱,在所述第一固定支耳柱的上部还设有由该第一固定支耳柱向两侧伸出且大于汽车后轮毂上的螺栓安装孔的宽度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上表面至第一固定支耳柱的顶端的距离与汽车后轮毂上的螺栓安装孔的深度相适配;所述第二固定支耳包括一端与吸附杆的吸附杆体的靠近倾斜体一侧相连接并向后延伸的第二固定支耳体和由该第二固定支耳体另一端向上延伸的第二固定支耳柱,以及由该第二固定支耳柱向吸附杆的倾斜体方向延伸的弯钩,所述第一固定支耳的第一固定支耳柱与吸附杆体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固定支耳的第二固定支耳柱与吸附杆体之间的距离相等,且第一固定支耳的第一固定支耳体与第二固定支耳的第二固定支耳体之间的距离与汽车后轮毂的安装孔与螺栓安装孔之间的距离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支耳的第一固定支耳柱与吸附杆体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固定支耳的第二固定支耳柱与吸附杆体之间的距离均为2cm-3cm。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支耳柱上部的限位部向两侧伸出的宽度大于汽车后轮毂的上螺栓安装孔的宽度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含如下有益效果;
在静电喷涂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吸附杆位于汽车后轮毂外表面边缘外侧并位于汽车后轮毂外表面边角处所在的平面内,通过吸附杆的分流作用,使静电环抱效应产生在吸附杆上,多余的涂料微粒被吸附到吸附杆上,汽车后轮毂外边缘及汽车后轮毂外表面边角处就不会产生流挂、痱子、肥边等现象。因而,喷涂质较量好,并提高了车身外观的质量。同时,本实用新型仅由附杆、第一固定支耳和第二固定支耳构成,结构比较简单、使用也比较方便。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长期反复使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使用的纸胶带为一次性耗材,还降低了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汽车后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75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运动计时功能的无线路由器
- 下一篇:用于融合接入监控系统的硬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