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吊运漏粪板行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49840.6 | 申请日: | 2015-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3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杜艳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艳敏 |
| 主分类号: | B66C11/00 | 分类号: | B66C11/00 |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41107 | 代理人: | 毋致善 |
| 地址: | 46672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吊运漏粪板 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升设备,特别是一种吊运漏粪板行车。
背景技术
现代大型养猪场用漏粪板的使用量非常大,而且对漏粪板的表面质量要求高。制作漏粪板的设备要求具有效率高和安全可靠,而现行行车吊运漏粪板时,由于钢丝绳的摆动,行走速度受到限制,效率低;由于漏粪板为混凝土制件,成型出来的漏粪板的上表面朝下与使用状态不一致,需人工翻转,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容易使漏粪板表面受伤报废;现有行车吊运物品需用绳捆,对于漏粪板采用此方法效率低,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行走时物品不摆动的一种吊运漏粪板行车。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吊运漏粪板行车,包括跑车、卷筒、连接梁和上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的左、右两端的下表面上各设有一竖向导筒,在所述上横梁的下方设有下横梁,在此下横梁左、右两端的上表面上各设有一竖向的导柱与所述导筒相滑配,所述导筒和导柱的横截面不为圆形,所述下横梁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卷筒相对的吊环,此吊环与卷筒上的钢丝绳吊钩连接,所述下横梁的下表面上设有吊钩。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具在吊运过程中漏粪板不摆动因而速度快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漏粪板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A-A剖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左视图;图6是图4的B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行车存在的摆动问题,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在行车的上横梁3的左右两端的下表面上各设一竖向的导筒4,所述导筒与上横梁的连接结构采用法兰螺栓连接,也可采用焊接固连。在上横梁的下方设有下横梁9,此下横梁的上表面上设有与卷筒11吊钩相配的吊环,在此下横梁的下表面上设有吊钩,用来吊运捆漏粪板的绳;在所述下横梁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与所述导筒相滑配的导柱5,导柱只能在导筒内上、下滑动而不能转动,为此导筒和导柱的横截面不能为圆形,如采用圆形、则应当在导筒孔壁上设置竖向导槽与导柱体上的突体滑配,或者为椭圆形截面或多边形截面。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人工捆绑漏粪板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及不安全的问题,采取下述技术方案,在所述下横梁两端各有一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是,摆板7的中部与下横梁铰接,设在下横梁上的液压缸6的活塞杆与所述摆板的上端铰接,左、右摆板下端的内表面上,各设突块,具有弹性的聚酯胶块紧配合于所述突块的孔中,所述突块的孔为方形孔或圆形孔。
漏粪板的上表面要求平整度高,不允许有麻点或划痕,这种混凝土板长、宽、厚为3000×600×12mm尺寸大,重量约数百公斤,这种板成型出来的板的上表面向下,经过保养后需要将漏粪板搬出成型场区并码成垛,然后由叉车装到运输车上向养猪场运送,在上述搬运码垛过程中需将上表面朝下的漏粪板翻转180度使之朝上,为解决人工翻板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在下横梁左、右两端的摆板下端各设有液压马达8,两液压马达的轴相对,所述液压马达轴的端头为孔,具有弹性的聚酯胶棒紧配合于所述液压马达轴的孔中,为了使液压马达转动时更灵活,采用轴承14连接结构,液压马达法兰用螺钉与轴承外壳13连接,此轴承外壳固定于摆板上,轴套15与轴承内圈连接,聚酯胶棒16紧密配合在轴套的孔中。液压站10设在所述下横梁上,电器控制箱12设在导筒上。跑车1、连接梁2和跑车导轨未进行改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在现有行车的控制器上增加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控制按钮,一人操作控制器上的按钮,使卷筒转动,下横梁下行到待搬运的漏粪板处,用绳人工捆漏粪板进行吊运。用机械吊运时,按动液压按钮使左、右液压缸动作,摆板张开,使摆板下端的聚酯胶块与板的端面相对后,摆板向内摆转,将漏粪板夹紧后,便可使卷筒转动把漏粪板提升离开地面后跑车1向前或后移动到码垛位置,将板放在垛上,松开夹紧块,人工使板翻转180度放在垛上。
对漏粪板进行自动翻转180度时,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器按钮,当漏粪板从地面上升起一定高度时,或在漏粪板移到码垛处上空时,按动液压马达旋转按钮,当旋转半圈时,松开按钮停止转动,便将漏粪板翻转了180度,此时上表面便朝上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艳敏,未经杜艳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98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