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感知尿液的自主排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43223.5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5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江星;张玉玲;吴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B5/03;A61M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朱磊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知 尿液 自主 排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尿装置及排尿方法,尤其是一种感知尿液的自主排尿装置及排尿方法,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并由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由于病人康复过程中需要对其膀胱括约肌进行有效地锻炼,一般采取人为控制,即2小时定时排尿,无法准确获知膀胱的充盈状态,容易出现膀胱过度充盈却未能及时放尿,造成膀胱血肿,甚至尿液返流至输尿管、肾脏,增加肾脏负担;膀胱未充盈无法起到锻炼膀胱括约肌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感知尿液的自主排尿装置及排尿方法,无需人为控制,避免了直觉经验、实际情况等带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技术问题:一种感知尿液的自主排尿装置,包括尿管和气囊,所述尿管顶端具有孔,尿管内依次设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固定在尿管中部,其上下两端均通过弹性件与第一、第三挡板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上方具有与尿管圆周相配合的膜,所述第一挡板的侧边具有两个间隔的电路接触位点;所述第二挡板的中心具有孔,所述孔内安置带电路的电感线圈,所述电感线圈的一端电线丝位于尿管壁内,沿管壁向下延伸至尿管外,经过电源进入尿管壁内,沿管壁向上延伸至已设定的最大液体承受点,所述最大液体承受点的上方设置隔板,所述隔板内设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与最大液体承受点上的电线丝相连,所述隔板通过弹簧连接尿管顶部,所述电感线圈的另一端电线丝位于尿管壁上,沿管壁向上延伸至第一挡板的电路接触位点处;所述尿管的下端具有放尿孔,所述第三挡板位于放尿孔处,其上表面具有金属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挡板具有弹性,其边缘为花瓣型,所述两个间隔的电路接触位点为花瓣状金属接触位点,其中一个花瓣状金属接触位点具有弹性,两个金属电路接触位点分别通过弹簧连接第一挡板的中点。所述具有弹性的花瓣状金属接触位点靠近所述隔板处,另一花瓣状金属接触位点与尿管壁上的电线丝接触。
所述膜有两层,第一层为水溶性膜,第二层为具有弹性的非水溶性膜,所述非水溶性膜的边缘固定在尿管内壁,非水溶性膜的中心与第一挡板的中点连接。水溶性膜具有脆性,其作用是放置导尿管过程中控制压力,保护装置。非水溶性膜的拉伸性能较好,其作用是隔绝尿液,防止短路。
所述隔板的上缘具有斜边,便于第一挡板在移动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恢复原状。
所述气囊位于放尿孔的下方,气囊便于使导尿管固定在膀胱内。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之间均设有与尿管管外连通的通气管路,所述通气管路位于管壁内,解决挡板之间的真空问题。
所述弹性件为弹簧,以便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在尿管内受力移动。
所述第三挡板的侧面厚度大于等于放尿孔的直径,所述放尿孔含有至少一个沿第三挡板周向分布的孔或通槽,便于尿液快速排尽。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装置,可以实现无人控制,根据膀胱内充盈的程度,感知尿液量,完成自主排尿,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有效锻炼了膀胱括约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未通电时图1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通电时图1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第一挡板的俯视图。
图5为第二挡板的俯视图。
图6为第三挡板的俯视图。
图7为图1中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32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鼻炎治疗仪
- 下一篇:一种基于心率变异性的催眠治疗抑郁症效果评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