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电动遮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33199.7 | 申请日: | 2015-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4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邓丹妮;刘诗怡;李斯诚;王思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丹妮;刘诗怡;李斯诚;王思婕 |
主分类号: | B60J1/20 | 分类号: | B60J1/20;B60J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电 遮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电动遮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个人隐私和私人空间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车辆后侧车窗上设置隐私玻璃,虽然隐私玻璃大大提升后排驾驶室的隐私,但是却大大降低了后排的采光和实现,使得后排乘客的乘坐感受大大降低,而车窗电动遮阳帘大大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目前市面上的电动遮阳帘大多结构复杂,成本高昂,因此只有在一些品牌的高端车型上使用,普及率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车用电动遮阳装置,解决普通电动遮阳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昂和普及率很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电动遮阳装置,包括车门,车门上端固定连接有框体,车门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扶手,框体为中空结构框体,框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框体内腔相连通的开槽,框体左侧内腔内部设置有左升降丝杆,框体右侧内腔内部设置有右升降丝杆,框体下端内腔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卷帘装置,框体内底面位于底部开槽上方设置有顶部连杆,弹性卷帘装置通过上端网状结构遮阳帘穿过开槽与顶部连杆固定连接,顶部连杆两端均连接固定有连接环,顶部连杆通过两端连接环穿过框体两侧开槽与左升降丝杆和右升降丝杆活动连接,左升降丝杆和右升降丝杆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上锥形齿轮,扶手内部固定连接有小型传动电机,小型传动电机两端通过齿轮传动组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外侧端固定连接有与上锥形齿轮相配合的下锥形齿轮,小型传动电机通过两端传动杆上的下锥形齿轮与左升降丝杆和右升降丝杆下端上锥形齿轮齿轮传动,左升降丝杆和右升降丝杆通过小型传动电机带动在框体内部旋转,顶部连杆通过左升降丝杆和右升降丝杆旋转在框体内侧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控制,小型传动电机下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小型传动电机正、反转的正、反转开关。
进一步地,为了降低成本和节约空间,左升降丝杆和右升降丝杆直径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传动效率,上锥形齿轮和下锥形齿轮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用电动遮阳装置通过在扶手内部安装小型传动电机,通过齿轮传动箱传动两侧传动杆,使得电动遮阳装置不会占用车门内部空间,不会影响传统电动车窗的使用,空间利用率大大增强,并且通过传动杆带动左升降丝杆和右升降丝杆旋转,在左升降丝杆和右升降丝杆旋转的同时带动遮阳帘上下移动,从而达到电动升降的效果,使得遮阳帘升降稳定性更好,寿命更长,同时成本也更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门,2.框体,3.扶手,4.开槽,5.左升降丝杆,6.右升降丝杆,7.弹性卷帘装置,8.顶部连杆,9.遮阳帘,10.连接环,11.上锥形齿轮,12.小型传动电机,13.齿轮传动组,14.传动杆,15.下锥形齿轮,16.正、反转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车用电动遮阳装置,包括车门1,车门1上端固定连接有框体2,车门1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扶手3,框体2为中空结构框体,框体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框体2内腔相连通的开槽4,框体2左侧内腔内部设置有左升降丝杆5,框体2右侧内腔内部设置有右升降丝杆6,框体2下端内腔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卷帘装置7,框体2内底面位于底部开槽4上方设置有顶部连杆8,弹性卷帘装置7通过上端网状结构遮阳帘9穿过开槽4与顶部连杆8固定连接,顶部连杆8两端均连接固定有连接环10,顶部连杆8通过两端连接环10穿过框体2两侧开槽4与左升降丝杆5和右升降丝杆6活动连接,左升降丝杆5和右升降丝杆6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上锥形齿轮11,扶手3内部固定连接有小型传动电机12,小型传动电机12两端通过齿轮传动组13连接有传动杆14,传动杆14外侧端固定连接有与上锥形齿轮11相配合的下锥形齿轮15,小型传动电机12通过两端传动杆14上的下锥形齿轮15与左升降丝杆5和右升降丝杆6下端上锥形齿轮11齿轮传动,左升降丝杆5和右升降丝杆6通过小型传动电机12带动在框体3内部旋转,顶部连杆8通过左升降丝杆5和右升降丝杆6旋转在框体3内侧上、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丹妮;刘诗怡;李斯诚;王思婕,未经邓丹妮;刘诗怡;李斯诚;王思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31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