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杆泵修后安全坐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30076.8 | 申请日: | 2015-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1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汪英男;臧鑫赫;曹旭;景伟;张洪举;李迎;袁春雨;王英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英男;臧鑫赫;曹旭;景伟;张洪举;李迎;袁春雨;王英利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8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杆 泵修后 安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设备领域,涉及螺杆泵修后安全坐封装置。
背景技术
油管悬挂器是悬挂油管柱并密封油管和套管之间环形空间的一种装置。油管悬挂器密封方式是油管悬挂器与油管连接利用油管重力坐入油管挂大四通椎体内而密封。螺杆泵井由于下部有锚定器,所以油管锚定后油管悬挂器的位置不会正好下落到油管挂大四通椎体内实现密封。为了实现油管悬挂器的密封,常规坐封油管悬挂器的方法是,用吊卡反向卡在油管上,然后用钢丝绳套住井口大四通与吊卡。利用吊卡的向下作用力,将油管悬挂器坐封在油管挂大四通椎体内实现密封。但此种方法存在着钢丝绳套易断造成人身及设备伤害的重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螺杆泵修后安全坐封装置,该坐封装置结构设计巧妙,安全性能高,解决了现有坐封方式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螺杆泵修后安全坐封装置,本坐封装置的下端与油管悬挂器相连,所述油管悬挂器的下端连接油管且伸入套管内,所述套管上端连有四通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封装置包括千斤顶,呈圆形的承载盘和四根竖立设置的丝杆,所述丝杆的下端插入所述四通法兰内,所述承载盘上具有贯穿所述承载盘两端的插孔,所述丝杆的上端插入所述插孔内,所述丝杆的下端插入所述四通法兰内,所述丝杆的上下端均有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千斤顶位于所述承载盘和油管悬挂器之间,所述千斤顶的顶端顶靠于所述承载盘下部,所述千斤顶的底端坐于所述油管悬挂器上,所述油管悬挂器上具有密封部,所述油管悬挂器位于所述千斤顶的下端,所述四通法兰上具有油管挂大四通椎体,所述密封部能够坐于所述油管挂大四通椎体实现密封。
本坐封装置的具体结构及大致使用过程如下:坐封装置由三部分组成;一、长度为一米的两侧丝扣的丝杠四根。二、直径为四十厘米,厚度为十厘米的钢质承载盘。三、载重二十吨的千斤顶。坐封时,我们只需先将千斤顶坐在油管悬挂器上,然后将承载盘放上千斤顶上,利用丝杠将承载盘与油管大四通连接。我们只需要支起千斤顶,就可实现油管悬挂器的安全可靠的坐在油管挂大四通椎体内,完成密封操作。该种密封方式排除了之前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
上述的螺杆泵修后安全坐封装置中,所述油管悬挂器外壁上套设有密封套。
通过千斤顶的向下作用力实现了密封部与油管挂大四通椎体之间的密封连接,密封效果好。
上述的螺杆泵修后安全坐封装置中,所述四通法兰上具有若干个固定孔。
通过四根两侧螺纹的丝杆实现千斤顶和油管悬挂器的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坐封器具有以下优点:
1、本坐封装置结构设计巧妙,安全性能高。
2、本坐封装置的密封部外壁上套设有密封套。通过千斤顶的向下作用力实现了密封部与油管挂大四通椎体之间的密封连接,密封效果好。
3、本坐封装置通过顶压的方式将油管悬挂器稳固的密封于油管挂大四通椎体的开口内,密封过程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坐封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坐封装置中千斤顶和油管悬挂器的结构爆炸图。
图中,1、油管悬挂器;1a、密封部;2、油管;3、套管;4、四通法兰;4a、固定孔;5、千斤顶;6、承载盘;6a、插孔;7、丝杆;8、固定螺母;9、油管挂大四通椎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坐封装置的下端与油管悬挂器1相连,油管悬挂器1的下端连接油管2且伸入套管3内,套管3上端连有四通法兰4,坐封装置包括千斤顶5,呈圆形的承载盘6和四根竖立设置的丝杆7,丝杆7的下端插入四通法兰4内,承载盘6上具有贯穿承载盘6两端的插孔6a,丝杆7的上端插入插孔6a内,丝杆7的下端插入四通法兰4内,丝杆7的上下端均有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8,千斤顶5位于承载盘6和油管悬挂器1之间,千斤顶5的顶端顶靠于承载盘6下部,千斤顶5的底端坐于油管悬挂器1上,油管悬挂器1上具有密封部1a,油管悬挂器1位于千斤顶5的下端,四通法兰4上具有油管挂大四通椎体9,密封部1a能够坐于油管挂大四通椎体9实现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英男;臧鑫赫;曹旭;景伟;张洪举;李迎;袁春雨;王英利,未经汪英男;臧鑫赫;曹旭;景伟;张洪举;李迎;袁春雨;王英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00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管防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平井无动力牵引投送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