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上人屋面暗埋排气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5266.0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3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伟;张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17 | 分类号: | E04D13/1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马娟娟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人 屋面 排气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人屋面暗埋排气管结构,属建筑物屋顶结构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屋顶的防水性能,对建筑物的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前主要的处理方式是在建筑物屋顶外表面铺设一层防水层,易实现将外界雨水等与建筑物屋顶进行隔离的目的,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建筑屋顶由于厚度较大,因此其防水层的含水量与屋顶底部基材内的含水量差异极大,且底部基材内的含水量远高于防水层,而由于防水层的密封性能较好,导致屋顶基材内部水份无法有效排放,从而其实形成高压水蒸气,并最终导致建筑屋顶表层出现鼓起或开裂现象,从而破坏建筑物屋顶的整体防水性能及结构强度,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当前主要的做法是在建筑屋顶内嵌入排气管,使建筑物屋顶内部气体排出,但由于当前排气管往往采用u-pvc管材,且直接竖直保留在空气中,因此在运行时,极易因自然侵蚀及人为的外力破坏而导致排气管受损,从而导致外界的水份通过排气管倒灌如建筑物屋顶内部基材中,并对建筑物屋顶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屋面暗埋排气管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人屋面暗埋排气管结构,该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建筑物屋顶内部的水气等顺畅的排放到外部空气中,避免因屋顶内部气压过高而导致屋顶结构受损,另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屋顶在具备排气结构状态下的承载能力,提高了屋顶的承载能力,并可提高排气管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避免因排气管受损而造成水气、雨水等通过排气管流入到建筑物屋顶基础结构内而导致屋顶结构受损现象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上人屋面暗埋排气管结构,包括建筑物屋顶、集气管网及排气管,其中集气管网嵌于建筑物屋顶的屋面基层与屋面防水层之间,集气管网由相互垂直分布的集气管相交构成的网状结构,其中集气管相交位置处通过连接头连接,集气管网另与至少一个排气管连通,且排气管嵌于建筑物屋顶墙壁内,其末端与集气管网连通,前端位于建筑物屋顶外表,并距离建筑物屋顶高度不低于350毫米,排气管另通过绑丝与建筑物屋顶墙壁内结构筋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构成集气管网的集气管间及集气管网与排气管间通过熔焊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气管前端端口轴线与建筑物屋顶平行分布或垂直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气管前端端口轴线与建筑物屋顶垂直分布时,则其端口向下。
本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建筑物屋顶内部的水气等顺畅的排放到外部空气中,避免因屋顶内部气压过高而导致屋顶结构受损,另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屋顶在具备排气结构状态下的承载能力,提高了屋顶的承载能力,并可提高排气管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避免因排气管受损而造成水气、雨水等通过排气管流入到建筑物屋顶基础结构内而导致屋顶结构受损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的一种上人屋面暗埋排气管结构,包括建筑物屋顶1、集气管网2及排气管3,其中集气管2网嵌于建筑物屋顶1的屋面基层11与屋面防水层12之间,集气管网2由相互垂直分布的集气管21相交构成的网状结构,其中集气管21相交位置处通过连接头22连接,集气管网2另与至少一个排气管3连通,且排气管3嵌于建筑物屋1顶墙壁13内,其末端与集气管网2连通,前端位于建筑物屋顶1外表,并距离建筑物屋顶1高度不低于350毫米,排气管3另通过绑丝与建筑物屋顶墙壁13内结构筋14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构成集气管网2的集气管21间及集气管网2与排气管3间通过熔焊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排气管3前端端口轴线与建筑物屋顶1平行分布或垂直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排气管2前端端口轴线与建筑物屋顶垂直分布时,则其端口向下。
本新型在施工时,排气管3位于建筑物屋顶1外侧的端口可根据实际需要位于建筑物排烟通内,或位于建筑物屋顶1女儿墙拐角不易触碰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52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内暗藏扶手栏杆
- 下一篇:一种相变蓄热型秸秆混凝土砌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