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胸腹腔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0765.0 | 申请日: | 2015-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8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长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4002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胸腹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胸腹腔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中,当遇到胸腔或腹腔存在积水或者血肿时,通常需要使用胸腹腔引流装置将体内积水或者血肿抽出。现有的胸腹腔引流装置包括穿刺针、引流管和储液袋,穿刺针插入患者体内,外端与引流管相连通,引流管的另一端与储液袋连通;然而,现有引流装置缺乏固定件,在引流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手持穿刺针,并保持适当的姿势,引流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导致医护人员工作强度较大,并且长时间保持引流姿势易发生疲劳抖动,穿刺针在患者体内的位置可能发生搅动,增加患者痛苦。
因此,提供一种胸腹腔引流装置,以期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固定于胸腹外表面,从而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降低患者痛苦,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胸腹腔引流装置,以期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固定于胸腹外表面,从而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降低患者痛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胸腹腔引流装置,包括穿刺针和与所述穿刺针相连通的引流管,所述穿刺针包括置于胸腹腔内的置入段和外露于体外、并与所述引流管连通的外露段,所述外露段通过固定组件固定于胸腹腔外表皮;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接触板和紧固螺栓,所述接触板的底面抵靠并固定于所述胸腹腔外表皮,其上开设有厚度方向开设的过孔,所述穿刺针穿过所述过孔;所述接触板上还开设有横向螺栓孔,所述紧固螺栓旋入所述横向螺栓孔,并以其端面侧向抵靠于所述穿刺针。
优选地,所述接触板的底面为平面结构。
优选地,所述过孔开设于所述接触板的横向中线位置。
优选地,所述过孔在垂直于所述横向螺栓孔的宽度方向上,单向贯穿所述接触板。
优选地,所述接触板的厚度为6mm,宽度为10mm,长度为6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胸腹腔引流装置包括穿刺针和与所述穿刺针相连通的引流管,所述穿刺针包括置于胸腹腔内的置入段和外露于体外、并与所述引流管连通的外露段,所述外露段通过固定组件固定于胸腹腔外表皮;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接触板和紧固螺栓,所述接触板的底面抵靠并固定于所述胸腹腔外表皮,其上开设有厚度方向开设的过孔,所述穿刺针穿过所述过孔;所述接触板上还开设有横向螺栓孔,所述紧固螺栓旋入所述横向螺栓孔,并以其端面侧向抵靠于所述穿刺针。
在工作过程中,将穿刺针穿过接触板,待其置入段插入胸腹腔至适当深度后,将接触板固定于胸腹腔外表皮上,并通过旋紧紧固螺栓固定穿刺针,即可实现穿刺针的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医护人员手扶穿刺针,从而降低了医护人员工作强度,降低了患者痛苦。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胸腹腔引流装置中,其接触板的底面优选为平面结构,以便提高与皮肤表皮接触时的贴合性,提高接触稳定性。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胸腹腔引流装置中,其过孔在垂直于所述横向螺栓孔的宽度方向上,单向贯穿所述接触板,从而在宽度方向上形成豁口,便于使用时穿刺针的放入,提高了操作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胸腹腔引流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引流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穿刺针2-接触板3-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胸腹腔引流装置,以期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固定于胸腹外表面,从而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降低患者痛苦。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请参考图1-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胸腹腔引流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引流装置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长红,未经李长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07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双耳立体声蓝牙耳机
- 下一篇:医院建筑公共空间扬声器布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