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弧形管架式立体基质栽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19281.4 | 申请日: | 2015-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2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朱亮;白胜;蒋浩宏;周峰;阳圣莹;邹琪林;李曦怡;周霓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31/06 | 分类号: | A01G3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10066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弧形 架式 立体 基质 栽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种植物栽培装置系统,具体为一种弧形管架式立体基质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立体栽培也叫垂直栽培,是一种立体化的无土栽培。这种栽培是在不影响平面栽培的条件下,通过四周竖立起来的柱形栽培向空间发展,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能,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立体栽培可以使土地利用率达到传统土地种植的3-5培,增大植物对太阳光能的吸收,防止周围高作物阴影面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使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3倍。并能够根据植物需水量的多少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水量过多或过少造成的植物溃烂或干涸,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20世纪60年代,立体无土栽培在发达国家首先发展起来,美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研究开发了不同形式的立体无土栽培,如多层式、悬垂式、香肠式、单元叠加式等,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研究推广此项技术,立柱式无土栽培因其高科技、新颖、美观等特点而成为休闲农业的首选项目,近年来在北京、上海、东北、河北、江苏等地区有所采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植物种植的土地利用率,提高植物对太阳能的吸收率,加强植物的成活率,增大单位面积内植物的产量,同时达到美观,观赏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弧形管架式立体基质栽培装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一种弧形管架式立体基质栽培装置,包括弧形基架、栽培槽、总排水管、及支排水管,所述栽培槽位于弧形基架上方,所述支排水管位于栽培槽下方并与栽培槽连接相通,所述总排水管位于支排水管下方并与支排水管连接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还包括方向轮,所述方向轮为四个,分别分布于弧形基架的四个底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还包括供液管,所述供液管与栽培槽连接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弧形基架的横截面上方为圆弧形,下方为四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弧形基架由方钢通过焊接构建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方钢长为30mm,宽为1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弧形基架上还设置有凸起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总排水管的直径不小于支排水管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栽培槽为圆弧形PVC管,PVC管的直径为100mm~2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PVC管的直径为130~17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装置可实现植物的基质省力化种植,实现立体栽培,提高栽种面积的利用率,提高植物对太阳能的吸收,增大单位面积内植物的产量。利用本栽培装置可在日光温室内进行高密度作物基质栽培,实现对植物需水量的有效控制,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且供液管可以随时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提高作物的种植质量。同时达到美观,观赏的目的,在设施农业生产和设施观光农业方面有很好的推广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弧形管架式立体基质栽培装置的主视图。
图中标记:1-弧形基架,2-方向轮,3-栽培槽,4-总排水管,5-供液管,6-支排水管,7-凸起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弧形管架式立体基质栽培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弧形基架1,栽培槽3,总排水管4及支排水管6。所述弧形基架1的下方为四方形,上方为圆弧形,下方四方形基架主要起支撑上方圆弧形支架的作用,同时提高栽培槽3的整体高度,防止周围高作物的阴影面对植物吸收太阳光能的影响。上方圆弧形设计可以增大栽培槽3的放置面积,提高植物栽种面积,同时使栽培槽3的放置更加立体,有层次感,达到美观,观赏的目的。但应申明,下方为四方形,上方为圆弧形的弧形基架1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任何形状的修改,等同或替换,如三角形、矩形等都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服务中心,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92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紫菜栽培筏架
- 下一篇:一种独蒜兰竹编土培种植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