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15125.0 | 申请日: | 2015-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8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闵运胜;张俊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普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C1/06 | 分类号: | A45C1/06;A45C15/00;H02J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华奇信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8 | 代理人: | 宋建平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充电 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包。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电源几乎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能量补给来源,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逐渐普及,智能硬件概念的不断推广,将移动电源,无线充电技术和包结合将会成为奢侈品消费的一个时尚元素。
在当前市面上的带无线充电功能的包,是将移动电源、无线充电和包简单的整合,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无线充电发射端和移动终端无线接收端的距离过近,容易引起移动终端充电反复断开;包本体的外层较厚,当移动终端置于包外层充电时,无线充电发射端和移动终端无线接收端的距离过远,导致能量损耗大,包内部温度较高,既浪费能源,用户体验感也不好;包内部没有做针对不同大小的移动终端的夹层,移动终端充电时,无法固定,容易导致移动终端滑动,接收和发射线圈的偏移会达到10mm以上甚至更多,移动终端出现严重发热或者根本无法充电的现象;充放电接口和开关的位置设置不合理,破坏包的整体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包,在结构上保证不管移动终端内置到包里充电还是放在包外充电,充电距离会保证在2-8mm的范围内,使得无线充电工作在最佳状态,开关和充放电接口融合与包中,使包具有很好的整体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本体、磁铁、垫片和无线充电发射端,所述包本体包括隔层和夹层;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夹层和隔层表面边缘;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端的表面;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端设置于所述隔层中。
其中,所述磁铁的吸力将所述夹层和隔层吸合在一起,以保证当移动终端置于所述包本体外表面充电时,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端和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的距离范围在2-8mm。
其中,所述垫片的材质为非金属材料,所述垫片的厚度设计为1-3mm。
其中,所述包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端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端与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接收端连接。
其中,所述电池为充电电池。
其中,所述包还包括充放电接口,所述充放电接口设置于所述包本体底部的两端,所述充放电接口与所述电池连接。
其中,所述包还包括开关,所述开关设置在所述包本体的外表面,所述开关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端的开启和关闭。
其中,所述夹层尺寸设计为与移动终端的尺寸相匹配。
其中,所述夹层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其中,所述夹层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端具有位置对应关系,包闭合时,位于所述夹层内的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接收端中心点和位于隔层内的无线充电发射端的中心点偏移不超过10mm。
其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的数量为一个。
其中,所述线圈两端设置有电池,所述线圈和电池在同一个平面排列,所述平面与所述隔层的最大面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中,在不破坏包的整体外观条件下,将无线充电发射端和电池融入包中,保证了包的原本属性,同时能有效控制移动终端在不同位置下充电时,充电效果最优化,能最大程度减少发热,节约能源,降低包的内部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包的垫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包的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包的充电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包本体,2.隔层,3.夹层,4.磁铁,5.垫片,6.无线充电发射端,7.电池,8.充放电接口,9.开关,10.移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普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普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51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