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视箱式电阻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12734.0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4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邱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新城光大热处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F27D1/18;F27D21/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朱丽莎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视 箱式 电阻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视箱式电阻炉。
背景技术
电阻炉是热处理行业使用较为频繁的以一种热处理设备,主要是利用电流使得电阻炉内部的加热元件发出热量,从而实现对炉体内部的工件或者材料进行加热。传统的箱式电阻炉一般均具有炉壳、炉门、至少两个合页,炉壳具有一个开口,炉门通过至少两个合页与炉壳的开口处转动连接,炉门能盖合开口,且在炉门的内壁的外边缘设置有密封圈。这种传统的炉门在打开或关闭时比较耗费劳动力,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无法看到内部加热元件的情况。同时由于这种电阻炉相对比较固定,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不便于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传统电阻炉在加热元件过程中不能及时观察到元件加热时的动态情况,及电阻炉炉门打开、关闭时耗费劳动力和相关安全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视箱式电阻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视箱式电阻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设置有炉门,炉门两侧设置有能够使炉门上下滑动的气缸,炉门的中部开设有窗口,窗口上安装有密闭的透明玻璃,所述炉体的底部安装有台车,所述台车的前部安装有用于驱动台车行走的电机。
为了可以看清电阻炉内部加热元件的动态情况,所述的透明玻璃为双层结构。
为了耐高温、耐高压及耐酸碱性,所述双层结构的透明玻璃的内层为石英玻璃;为了防辐射,所述双层结构的透明玻璃的外层为铅玻璃。
为了防止由于误操作而发生事故,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所述的炉门内还设置有电源控制器,在打开炉门时能够自动关闭电源,在关闭炉门时能够自动打开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视箱式电阻炉,在电阻炉加热过程中可以通过透明玻璃观察到内部元件加热的动态情况,及时了解到产品的成型情况,便于控制;同时由于炉门两侧设置有能够使炉门上下滑动的气缸,安全省力。而且在炉体的底部安装有台车,便于控制炉体的移动,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炉门,3、气缸,4、台车,5、电机,6、透明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可视箱式电阻炉,包括炉体1,炉体1上设置有炉门2,炉门2两侧设置有能够使炉门2上下滑动的气缸3,炉门2的中部开设有窗口,窗口上安装有密闭的透明玻璃6,炉体1的底部安装有台车4,台车4的前部安装有用于驱动台车4行走的电机5,透明玻璃6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透明玻璃5的内层为石英玻璃,外层为铅玻璃,炉门2内还设置有电源控制器,在打开炉门2时能够自动关闭电源,在关闭炉门2时能够自动打开电源。
本实施例的可视箱式电阻炉,由于在炉体1的炉门2中部开设了透明玻璃6的窗口,而且该透明玻璃6为双层,内层为石英玻璃,起到了很好的耐高温、耐高压及耐酸碱性;外层为铅玻璃,起到了很好的防辐射作用。同时由于在炉门2两侧设置有能够使炉门2上下滑动的气缸3,安全省力,而且在炉门2打开时,内部电源自动切断;炉门2关闭时,内部电源自动打开,起到了很好的控制电源的功效,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通过在炉体底部安装有台车4,并在台车4的前部安装有用于驱动台车4行走的电机5,可以很好地控制炉体的移动,灵活方便。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新城光大热处理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新城光大热处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27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