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体腔封堵取石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11672.1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4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黄云腾;郑忠伟;严航;郑德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英诺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体腔 封堵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新型体腔封堵取石导管,尤其适用于一种泌尿碎石用辅助器械。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进行泌尿系的碎石操作时,为了防止结石逆向迁移并将结石取出,需要用到一种封堵取石导管。该取石导管在输尿管内窥镜下置入的预定位置后,需要通过后端手柄启动前端的封堵部件。在实际临床上一般医生通常根据临床经验判断封堵取石导管的进入输尿管中深度,但由于患者由于自身生理原因,难免会导致误判导致。现在市场上采用的封堵取石导管的外管都是采用无刻度形式,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其他器械的干扰,封堵取石导管可能发生移位现象,在碎石手术过程中,一旦封堵取石导管发生向上移位,则可能导致结石被冲进肾脏,可能给患者带来二次手术的风险。
在封堵取石导管的外管中增加刻度标示,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在输尿管镜的帮助下清晰的判断封堵取石导管是否发生移位现象,从而杜绝在手术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带刻度标示的封堵取石导管,使临床使用的医生在体外就能够明显地判断出导管已进入患者体腔的有效长度,避免出现给患者带来的二次手术的风险。
这种新型体腔封堵取石导管,包括:尖端导管1、叶片2、导丝3、外管4、手柄5,其中的叶片2设置在尖端导管1后部的外管管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4的管体的外壁上设有刻度标示6,且刻度标示位置处于外管的前端并靠近叶片。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出的这种新型体腔封堵取石导管,由于在外管管体上设有相应的刻度标示,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只要根据外露的外管管体上的刻度标示就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该取石导管在患者输尿管体腔内的插入深度,这样取石导管的叶片就不会远离结石位置进入肾脏,从而避免结石被冲进肾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刻度标示设置位置示意图(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尖端导管2-叶片3-导丝4-外管5-手柄6-刻度标示。
具体实施方式
这种新型体腔封堵取石导管,它是对现在普遍使用于临床的体腔封堵取石导管的创造性改进。
这种新型体腔封堵取石导管,包括:尖端导管1、叶片2、导丝3、外管4、手柄5,其中的叶片2设置在尖端导管1后部的外管管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4的管体上设有刻度标示6。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外导管探入人体器脏时的流畅性,这种新型体腔封堵取石导管上设置的刻度标示6应设置在外管4的外壁,且刻度标示位置处于外管的前端并靠近叶片为最佳。
刻度标示表现形式可以是数字刻度,文字标记,尺码标记等形式。
经临床使用表明,只要根据外露的外管管体上的刻度标示就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该取石导管在患者体腔内的插入深度,从而避免产生结石被冲进肾脏的风险具有临床积极的使用价值。
以上仅是本申请人依据基本创意给出的几个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方案,不仅仅局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英诺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英诺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16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扁桃体抓钳
- 下一篇:一种尾端膨胀一次性钻头和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