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端横梁的空心板桥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9973.0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3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赵超;苏聪聪;李荷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D12/00 | 分类号: | E01D12/00;E01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1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横梁 空心 板桥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端横梁的空心板桥构造。
背景技术
据有关资料表明,截止2010 年装配式空心板桥在我国公路桥梁系统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4%。这类桥梁具有建筑高度低、便于预制、设计及施工简便等优点。但在施工时,支座平面高程难以精确控制,导致空心板在吊装到位后可能会存在支座脱空,即常说的“三条腿”支撑的不利现象;同时,在成桥后运营阶段,由于支座材料老化等原因也会导致支座脱空现象的出现。支座脱空均会使得车辆荷载对桥梁结构的冲击作用变大,进而导致空心板桥处于不利的受力状态,容易产生病害,对过往车辆的行车安全带来了隐患及加大了桥梁的养护加固费用。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公开号 CN 204139048 U公开了一种带端横梁的空心板桥构造,包括预制空心板、端横梁和现浇结构层,所述预制空心板支撑于桥台或桥墩顶部沿横桥向并排的临时支座上,所述预制空心板的两端周部浇筑有端横梁,所述端横梁支撑于位于临时支座纵桥向外侧的永久支座上,所述端横梁和预制空心板的上面浇筑有与端横梁一起成形的现浇结构层。该种空心板桥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施工方法简易,提高了采用带端横梁的空心板桥构造的横向传递荷载能力,克服了目前国内装配式空心板桥在支座脱空时容易导致桥梁结构处于不利的受力状态的缺陷。
但以上技术也存在一些其他的技术问题,如现浇结构层的承受能力还不是很理想,以及由于端横梁需要承载较大的载荷,在此情况下以上结构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承载能力较好的带端横梁的空心板桥构造。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端横梁的空心板桥构造,它包括预制空心板、端横梁和现浇结构层,所述预制空心板支撑于桥台或桥墩顶部的临时支座上,所述端横梁浇筑在所述预制空心板的两端周围,所述端横梁支撑于永久支座上,所述端横梁和预制空心板的上面浇筑有现浇结构层,所述现浇结构层与所述端横梁浇筑形成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空心板设置成向下方弯曲的弧形,所述预制空心板的两端通过伸入所述端横梁内部的钢筋与所述端横梁连接,所述钢筋包括横钢筋、纵钢筋和竖钢筋,所述横钢筋与纵钢筋交织成水平的网状结构层,每个端横梁内的该网状结构层至少为三层,所述竖钢筋将位于不同高度的网状结构层连接以形成一个立体结构。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临时支座的顶面设置与所述预制空心板下表面形状匹配的弧形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预制空心板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临时支座配合的卡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现浇结构层与所述预制空心板接触的下表面也形成一个向下方弯曲的弧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
本实用新型的带端横梁的空心板桥构造,通过弧形结构的现浇结构层,提高了现浇结构层承载能力,再通过端横梁中设置的特定的钢筋框架结构,使之更加牢固可靠,增大了安全系数,减少了安全隐患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文件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对本申请文件中一些实施例的参考,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它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带端横梁的空心板桥构造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1-预制空心板,2-端横梁,3-现浇结构层,4-临时支座,5-永久支座,6-横钢筋,7-纵钢筋,8-竖钢筋,9-卡合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学院,未经许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99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