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控折弯机用柱塞式补偿油缸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8423.7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7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郑长玉;郑小平;方明福;徐家满;王仁春;潘锋;赵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德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31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控 折弯 柱塞 补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控折弯机用柱塞式补偿油缸。
背景技术
折弯机通常用于板材的折弯,一般通过上模和下模之间错开一定的距离来实现板材的折弯。
传统的数控折弯机用柱塞式补偿油缸的使用方式,一般是在工作台下板的开槽中膨胀,借助外板为基础,抬升受载板,以此补偿变形。其原理是通过控制补偿缸中的油压,给受载板一定的辅助支撑,减小受载板截面的弯曲力矩,从而减少受载板的弯曲变形即挠度。从控制方式来说,它属于开环压力控制。所以数控折弯机挠度补偿通常的做法是直接由比例压力阀控制补偿油缸中的油压,而控制参数的选定仅仅是储存在数控系统中的一些固定数值或者算法。考虑到一些影响因素,如偏载程度、结构加工的不均匀、材料的不一致,最终的补偿效果并不是非常确定的。要得到精确的挠度控制补偿,使补偿油缸的柱塞维持在一个稳定的位置,只要靠伺服阀或比例阀对油缸承载腔压力进行动态控制,致使目前的位置控制系统都用伺服阀或比例阀进行闭环控制。实际过程中,由于闭环系统控制参数对于工况、结构刚性、控制管路长度非常敏感,造成其实施的技术难度很大,且对油缸有很高的清洁度要求,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很多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折弯机用柱塞式补偿油缸,其带有机液自动位置伺服控制功能,使用方便,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折弯精度。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数控折弯机用柱塞式补偿油缸,包括设于工作台下方的补偿油缸,所述补偿油缸包括柱塞和缸体,所述工作台的下端面固定有工作台下板和设于其两侧的侧板,所述柱塞和工作台下板相联接,所述侧板的开槽下端面联接有缸体,且开槽上端面与缸体留有一定的活动间隙,所述工作台通过挠度反馈板联接有伺服机构,所述伺服机构包括阀套和可在其内转动机轴向移动的控制杆,所述阀套内设有通过控制杆转动实现开关程度的阀口,所述控制杆位于阀套外的端部联接有座体,所述座体内部设有可带动控制杆旋转的蜗轮蜗杆,外侧固定有基准板。
进一步的,所述伺服机构的进、出油路与补偿油缸的主油路相连通,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不用对伺服机构的压力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具有机液自动位置伺服功能,工作台在工作工程中始终处于一个高精度的浮动状态,极大地提高折弯精度;允许偏载工作的折弯机,可以在工作台长度方向,连续安排多道工序,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工作台,2-工作台下板,3-侧板,4-柱塞,5-缸体,6-挠度反馈板,7-阀套,8-阀口,9-控制杆,10-座体,11-蜗轮蜗杆,12-基准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数控折弯机用柱塞式补偿油缸,包括设于工作台1下方的补偿油缸,所述补偿油缸包括柱塞4和缸体5,所述工作台1的下端面固定有工作台下板2和设于其两侧的侧板3,所述柱塞4和工作台下板2相联接,所述侧板3的开槽下端面联接有缸体5,且开槽上端面与缸体5留有一定的活动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通过挠度反馈板6联接有伺服机构,所述伺服机构包括阀套7和可在其内转动机轴向移动的控制杆9,所述阀套7内设有通过控制杆9转动实现开关程度的阀口8,所述控制杆9位于阀套7外的端部联接有座体8,所述座体8内部设有可带动控制杆7旋转的蜗轮蜗杆9,外侧固定有基准板10。
进一步的,所述伺服机构的进、出油路与补偿油缸的主油路相连通,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不用对伺服机构的压力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补偿油缸外部设有伺服机构,两者合成一个机液位置伺服补偿机构。由于基准板12独立于工作台下板2和两侧板3,且在工作过程中不承受任何载荷,所以控制杆9的高度是不变的;阀套7的阀口通过挠度反馈板6与工作台1联接,它的运动总是和柱塞4相一致,实现工作台1挠度的反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德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德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84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折弯机用活塞式补偿油缸
- 下一篇:离心泵泵体吸水室增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