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畸变、小透视畸变、低温漂、超广角光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7345.9 | 申请日: | 201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6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龚俊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6 | 分类号: | G02B13/06;G02B13/18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胡犇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畸变 透视 低温 广角 光学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系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无畸变、小透视畸变、低温漂、超广角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车载、会议用光学镜头普遍存在这样的缺点:镜头畸变大,同时透视畸变也非常大、分辨率低、视场角不够大等等。
畸变一般包括1、枕形畸变,又称枕形失真,它是由镜头引起的画面向中间“收缩”的现象;2桶形畸变,又称桶形失真,是由镜头中透镜物理性能以及镜片组结构引起的成像画面呈桶形膨胀状的失真现象;3、线性畸变,又叫线性失真,比如拍摄建筑物或树木的时候,倾斜相机离得很近也能把整个结构拍摄下来。但是由于实际上平行的线条显得并不平行了,结果是建筑物或树木好像要倾倒下来似的。而透视畸变是指拍摄立体物体时,边缘画面出现明显不对称的情形,具体说明如下:如附图2所示,按照基本成像原理,方框AE在成像的时候,由于AE在一个平面内,设AE中点为O,所以它的投影A’E’也被中点O’平分,因此看起来比例关系是正确的,对称的。但是对于球这样的立体物体(如图3所示),虽然球是圆对称的,可是在视场边缘,在投影成像中,对于这个球是把AB投影成像为A’B’,而AO对应的物理长度为CO,BO对应的物理长度为DO,虽然CO和DO都等于球的半径,但是其投影明显有BO远大于AO,并且越是在视场边缘,不对称的效果越明显,进而在投影成像中B’O’也明显大于A’O’。
现在只有少数镜头,在牺牲其它方面的情况下改善某个方面,比如为了实现小畸变,视场角就会随之减小,同时透视畸变也会变大;拍摄立体物体时,像面边缘的物体有明显的不对称变形,或者拍摄的范围非常小等,远远不能满足车载、会议用镜头要求的拍摄范围和画面的清晰度及真实性,所以目前还没有同时克服畸变大、透视畸变大、视场角小这些全部缺点的镜头。
因此,本实用新型应运而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畸变、小透视畸变、低温漂、超广角光学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无畸变、小透视畸变、低温漂、超广角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有:
第一透镜,所述的第一透镜为弯月形非球面透镜;
第二透镜,所述的第二透镜为弯月形非球面透镜;
第三透镜,所述的第三透镜为双凸形非球面透镜;
光阑;
第四透镜,所述的第四透镜为弯月形非球面透镜;
第五透镜,所述的第五透镜为弯月形球面透镜;
第六透镜,所述的第六透镜为弯月形球面透镜;
第七透镜,所述的第七透镜为双凸形非球面透镜;
滤光片;
感光芯片。
如上所述的无畸变、小透视畸变、低温漂、超广角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镜朝向物侧和像侧的面均为扁圆形非球面;所述的第二透镜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双曲线非球面,朝向像侧的一面为椭圆形非球面;所述的第三透镜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双曲线非球面,朝向像侧的一面为扁圆形非球面;所述的第四透镜朝向物侧的一面为扁圆形非球面,朝向像侧的一面为双曲线非球面;所述的第七透镜朝向物侧的一面为扁圆形非球面,朝向像侧的一面为椭圆形非球面。
如上所述的无畸变、小透视畸变、低温漂、超广角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镜的光焦度为负,且凹面朝向像侧;所述的第二透镜的光焦度为负,且凹面朝向像侧;所述的第三透镜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的第四透镜的光焦度为正,且凹面朝向物侧;所述的第五透镜的光焦度为负,且凹面朝向物侧;所述的第六透镜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的第七透镜的光焦度为正。
如上所述的无畸变、小透视畸变、低温漂、超广角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镜、所述的第二透镜、所述的第三透镜、所述的第七透镜的材质均为光学塑料;所述的第四透镜、所述的第五透镜、所述的第六透镜的材质均为光学玻璃,且所述的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用光学胶水粘合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73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