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渗锌炉的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6225.7 | 申请日: | 2015-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2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詹滔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中恒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0/28 | 分类号: | C23C10/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10000 青海省***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锌炉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渗锌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渗锌炉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腐蚀和锈蚀是材料因环境作用引起的自发性质的破坏,不仅明显地缩短材料的使用寿命,造成资源、材料和间接能源的巨大浪费,严重时还会带来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甚至是人员伤亡等可怕的不可逆重大后果。而钢铁作为常用的生产资料,由于它良好的刚度、可塑性、低廉的价格等优势已广泛应用到人类生存空间的角角落落,可以说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却无时不刻受着被腐蚀和锈蚀的困扰。
作为钢铁表面处理的主要技术—电镀和热镀锌,犹如一把双刃剑,它们既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又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如何在提高钢铁表面性能的同时又减少或清除对人类环境的危害,一直是困扰业界的一大问题。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钢铁制件防腐蚀处理新工艺—纳米复合粉末渗锌技术应运而生,其相对于传统的表面喷涂、电镀锌、热浸镀锌等工艺而言优点在于:厚度可以人为控制且比较均匀、对紧固件的旋合影响很小、无氢脆缺陷、冶金结合渗锌层的结合力较好、一般用机械力很难将其去掉等。
纳米复合粉末渗锌是在渗锌炉中进行的,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渗锌炉的内炉体与固定座采用轴瓦座固定形式,工人易出现漏加注高温润滑脂现象,经常造成在生产过程中轴瓦产生拉伤,烧焊现象。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渗锌炉的固定结构,其采用支撑轮结构,降低了日常维护的次数,有效的避免了采用轴瓦座固定形式而存在轴瓦拉伤和烧焊现象的发生。
为了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渗锌炉的固定结构,包括内炉体和设于内炉体上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对称的设于转轴的两侧并与该转轴相抵触。这样,第一支撑轮的中心、转轴的中心和第二支撑轮的中心之间的连接线形成一个倒V字形结构,即可支撑转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轮上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二支撑轮上设有第二凹部,所述转轴上设有凸部,所述转轴上的凸部与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相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凸部的截面形状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的截面形状均为与凸部形状相配合的弧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支撑轮来对转轴进行支撑,可独立的对支撑轮进行润滑,降低了日常维护的次数,且有效的避免了采用轴瓦座固定形式而存在轴瓦拉伤和烧焊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渗锌炉的固定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渗锌炉的固定结构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内炉体,2、转轴,3、凸部,4、第一支撑轮,5、第一凹部,6、第二支撑轮,7、第二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渗锌炉的固定结构,包括内炉体1和设于内炉体1上的转轴2,所述转轴2的两端均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轮4和第二支撑轮6,所述第一支撑轮4和第二支撑轮6对称的设于转轴2的两侧并与该转轴2相抵触。其中,第一支撑轮4的中心、转轴2的中心和第二支撑轮6的中心之间的连接线形成一个倒V字形结构,即可支撑转轴2。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转轴2和第一支撑轮4、第二支撑轮6配合的精度,在所述第一支撑轮4上设有第一凹部5,在所述第二支撑轮6上设有第二凹部7,所述转轴2上设有凸部3,所述转轴2上的凸部3与第一凹部5、第二凹部7相配合。在使用时,凸部3陷入第一凹部5、第二凹部7内,有效的避免了转轴2在转动时与第一支撑轮4、第二支撑轮6产生轴向偏移。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凸部3的截面形状为弧形结构,所述的第一凹部5和第二凹部7的截面形状均为与凸部3形状相配合的弧形结构。这样,更进一步的提高配合的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中恒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海中恒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62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交换盘管覆釉专用设备
- 下一篇:用于制作椭圆管的成型模具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0-00 金属材料表面中仅渗入金属元素或硅的固渗
C23C10-02 .被覆材料的预处理
C23C10-04 .局部表面上的扩散处理,例如使用掩蔽物
C23C10-06 .使用气体的
C23C10-18 .使用液体,例如盐浴、悬浮液的
C23C10-28 .使用固体,例如粉末、膏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