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对污染水体进行生物净化处理的浮床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4928.6 | 申请日: | 201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2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染 水体 进行 生物 净化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对污染水体进行生物净化处理的浮床,特别是一种用于利用风信字植物对污染水体进行生物净化处理的浮床,属于环境工程中的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多。这些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若直接排入水体,会对我国的河流湖泊造成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我国河流湖泊水体的水质,造成水质的严重富营养化,使河水变黑变臭,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水环境的景观效应,还会破坏生态平衡,最终引起水资源的短缺,威胁人们的健康生存。因此对于水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
传统修复地表水生态结构的方法是通过如菖蒲等大型水生植物作为修复地表水结构的主体。但由于大型水生植物体积较大,不易于管理,修复过程长,低温处理效果差。收割后残留的植物根系会对水质产生二次水体污染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对污染水体进行生物净化处理的浮床,以解决传统修复地表水生态结构中植物体积较大,不易于管理,修复过程长,低温处理效果差,收割后残留的植物根系会对水质产生二次水体污染等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构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对污染水体进行生物净化处理的浮床为,该浮床由床体和人工生物填料组成,床体为矩形盒状结构,人工生物填料填装在床体内。
在前述人工生物填料中设置有风信子。
前述矩形盒状结构的床体的长×宽×高为700×500×500mm。
前述人工生物填料为8mm~12mm粒径的聚乙烯颗粒。
前述床体为比重小于水比重的透水材料制件。
前述透水材料制件为Pvc透水材料制件。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用风信子代替传统的大型水生植物后,方便了植物的管理,便于植物的及时收割,防止了植物腐烂对水体的二次污染。在床体中增加了生物填料后,微生物量明显增多,能够更好的实现浮床中的植物根系吸收与填料附着的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提高浮床的去除效率,保证出水水质。生态浮床在冬季也能够保证良好的去除效果,同时还拥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下面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实验例
本例在实验室采用自配水体进行试验,进水指标如下表:
此次试验从12月开始,在实验室内进行,室内温度为平均温度为10℃,在运行一个月后,此新型生态浮床对CODMn的去除率为88%,TP的去除率为78%,对TN的去除率为83%,对NH4+-N去除率为85%,出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均优于原生态浮床。
实验证明,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浮床装置,具有很好的对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风信子,2-人工生物填料,3-床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49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潲水分离处理回收潲水油装置
- 下一篇:微孔曝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