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控温的经编机成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4831.5 | 申请日: | 201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0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联社;杨兴财;任达树;丁金栋;廖宾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晋江市佶龙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35/30 | 分类号: | D04B35/3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鼎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7 | 代理人: | 程捷 |
地址: | 3622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经编机成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控温的经编机成圈装置。
背景技术
经编机的主要成圈机件有织针、导纱针、沉降片和压板(用于钩针机)。织针整列地装在条形针床上并随针床一起运动,导纱针装在条板上组成梳栉,经纱穿过导纱针的孔眼随一组或多组梳栉一起运动而绕垫在织针上而后通过织针、沉降片等成圈机件的相互配合运动而织成织物。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编机各成圈机件之间,受温度影响的程度不一样,往往配合得不是很好,各成圈机件因热胀冷缩导致长度变化不同,导致成圈机件之间的干涉、摩擦,缩短成圈机件的使用寿命,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整机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控温的经编机成圈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动控温的经编机成圈装置,其包括摆轴、梳栉吊架以及若干组梳栉,所述摆轴固定安装于支撑架上,所述梳栉吊架固定安装于摆轴下方,所述梳栉安装于梳栉吊架上,梳栉下端部安装有导纱针,导纱针下方的机架上安装有舌针以及沉降片,所述梳栉与舌针以及沉降片形成成圈区域;其还包括控温机构,所述控温机构包括连通的供风系统以及供风管道,供风管道上开设有向成圈区域供风的出风口,所述成圈区域内的机架上安装有温度感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供风管道为独立管道,其安装于成圈区域内的机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摆轴为中空摆轴,摆轴的前端封闭,摆轴的后端通过风管与供风系统连通,摆轴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出风口,形成供风管道。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经编机成圈装置增加了控温机构,控温机构的供风系统通过温度感应器回馈的即时温度与设定的控制温度进行比较后控制风管的气温和风量,进一步控制出风口释放出的气温和风量以控制成圈区域保持稳定的温度,从而防止了成圈机件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互相干涉、摩擦,保证了织物稳定成圈,同时由于控制了成圈区域的温度稳定,就不用对整个工作环境进行精确的温度控制,因此更加节能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经编机成圈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经编机成圈装置的左视结构部分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经编机成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可自动控温的经编机成圈装置,其包括摆轴1、梳栉吊架2、若干组梳栉3以及控温机构,所述摆轴1固定安装于支撑架4上,所述梳栉吊架2固定安装于摆轴1下方,所述梳栉3安装于梳栉吊架2上,梳栉3下端部安装有导纱针8,导纱针8下方的机架10上安装有舌针5以及沉降片6,所述梳栉3与舌针5以及沉降片6形成成圈区域40;所述控温机构包括供风系统20以及供风管道,所述摆轴1为中空摆轴,摆轴的前端11封闭,摆轴的底部13开设有若干出风口14,形成供风管道,摆轴的后端12通过风管7与供风系统20连通,所述梳栉3与舌针5以及沉降片6之间的机架上安装有温度感应器9。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摆轴为普通摆轴结构,所述供风管道与摆轴1互相独立直接安装于成圈区域40内的机架上。
本实施例中温度感应器有两个,分别位于摆轴的前端11以及摆轴的后端12下方。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需要对温度感应器的数量和位置进行调整,以实现对成圈装置所在区域的精准控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晋江市佶龙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晋江市佶龙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48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