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墨烯导热地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4355.7 | 申请日: | 201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3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吴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邦多纳碳纤维科技有新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导热 地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暖领域,更特别涉及一种石墨烯导热地板。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地暖设备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关于发热地板的研究也已比较成熟,一般是将电发热材料设置在地板中,通过对地板中的该电发热材料通电来达到加热的目的,从而使地板发热以取暖。现有技术中的地板通常由多层板体组成,在相邻的板体之间设置有金属导热层,从而使地板中发热体产生的热量能均匀地传递。但是使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热层很大程度增加地板的重量,因此,在地暖设备领域急需一种质量小、导热性能好的导热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导热性能好,质量小的石墨烯导热地板。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墨烯导热地板,其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包括至少两层板体,所述的多层板体中相邻的两层板体之间设置有石墨烯导热层。
优选地,所述的石墨烯导热层为石墨烯涂溶液涂在板体表面形成。
优选地,所述本体内开设有至少一个沿地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所述的至少一个安装槽内设置有电发热线或水管,所述的安装槽的槽口部位于一层板体的表面,所述石墨烯导热层的表面覆盖所述的安装槽的槽口部。
优选地,所述的电发热线或水管与所述的石墨烯导热层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的电发热线为碳纤维发热丝。
优选地,所述的安装槽的纵截面为弧形或梯形。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石墨烯导热地板,采用石墨烯材料为导热层,将地板发热体产生的热量通过石墨烯导热层均匀的传递给地板。由于石墨烯导热层的质量比一般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热层小,且石墨烯的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导热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石墨烯导热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石墨烯导热地板的侧视图,
1、板体;2、石墨烯导热层;3、安装槽;4、电发热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导热地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地板包括本体,本体包括至少两层板体1,所述的本体内开设有两个安装槽3,至少一个安装槽3内设置有电发热线4,电发热线4穿过所述的安装槽3,所述的多层板体1中相邻的两层板体1之间设置有石墨烯导热板。安装槽3的纵截面为弧形或梯形。安装槽3的截面形状也可根据需要设置成其他形状,主要是能达成方便电发热线4穿过。所述的安装槽3的槽口部位于一层板体1的表面并且所述石墨烯导热层2的表面覆盖所述的槽口部。安装槽3的深度可根据地板的厚度来选择设定,一般来说,要求能达到将内设的电发热线4所产生的热量均匀、快速地传递给整个地板,而且不会对降低地板自身的抗压性能即可。电发热线4为碳纤维发热丝,点发热线与石墨烯导热层2相接触。本实用新型的电发热线4为一种碳纤维丝,其电热转换率高,绝缘性好,即使接触水也不会触电,还能在发热的同时发射远红外线,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因而非常安全。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中的石墨烯导热层2为涂在板体1表面的涂层。在制备石墨烯导热层2时,将粉末状的石墨烯材料与地板粘合胶水混合均匀,将制备好的石墨烯溶液均匀地涂于板体1的表面,将相邻的两层板体1相互粘合在一起,在相邻的两层板体1之间形成石墨烯导热层2。相对普通的石墨烯导热薄膜,用该方法制成的石墨烯导热层2不会出现裂缝,并且制造方式简单,在粘合板体1的同时也使相邻的板体1之间增加了石墨烯导热层2。由于石墨烯导热层2的质量比一般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热层小,且石墨烯的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导热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能地板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可对此技术方案作出多种变化,比如:安装槽3的纵截面形状可为方形或其他任意合适的形状,安装槽3的深度及数目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热能地板可以为多层实木复合地板或者是强化地板,与在板体1的中间开槽相比,在板体1底部开槽可以使得板体1的抗压能力更强,不会因长期使用或载重过重而变形,持久耐用,且在底部开槽更容易加工形成,能够避免在中间开槽所产生的槽内异物难以清理,胶接板时容易使得胶水脱落在槽内等缺点。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邦多纳碳纤维科技有新公司,未经苏州邦多纳碳纤维科技有新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43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