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盗与迎客自动转换的门铃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3422.3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9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周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柔乐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3/10 | 分类号: | G08B3/10;G08B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志强 |
地址: | 51906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盗 迎客 自动 转换 门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盗与迎客自动转换的门铃。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各家各户的家庭中都安装有门铃,以便于在家中知道门外有客来访;同时随着安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在家中也都加装了各种各样的防盗措施,以便在外出或者夜里对家中进行布防,防止入室盗窃;但这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很少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具备防盗功能的门铃。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白天正常迎客,晚上自动转入防盗功能的门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盗与迎客自动转换的门铃,包括相互连接的铃声单元和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MCU控制单元和分别与其连接的光敏感应模块、人体红外感应模块,所述铃声单元与MCU控制单元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和安装于门窗上的门磁报警器,所述无线信号接收模块与MCU控制单元相连,用于接收门磁报警器发出的报警信号。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MCU控制单元还连接有按键输入模块,用于布防和撤防时进行密码输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盗与迎客自动转换的门铃,在白天时间段内通过光敏感应模块自动识别为迎客门铃模式,在门铃的人体红外感应模块检测范围内,检测到移动的带红外的物体,则发出门铃声;在夜晚时间段内通过光敏感应模块自动识别为报警模式,在门铃的人体红外感应模块检测范围内,检测到移动的带红外的物体,则发刺耳的报警声;此外,当门磁报警器被触发后,通过无线发送信号到无线信号接收模块,MCU控制单元将信号处理后控制门铃发出报警声;这样将普通门铃和报警功能结合为一体的门铃,大大提高了居家安全系数,有效地节约既要安装门铃又要安装报警器的成本,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一种防盗与迎客自动转换的门铃,包括MCU控制单元3和分别与其连接的铃声单元1、光敏感应模块4、人体红外感应模块5、按键输入模块8和无线信号接收模块6,所述铃声单元1还连接有扬声器2,所述无线信号接收模块6用于接收门磁报警器7发出的报警信号,报警信号经过MCU控制单元3的处理后通过扬声器发出报警声音。
该门铃在白天时间段内通过光敏感应模块4自动识别为迎客门铃模式,在门铃的人体红外感应模块5检测范围内,检测到移动的带红外的物体,则发出门铃声;在夜晚时间段内通过光敏感应模块4自动识别为报警模式,在门铃的人体红外感应模块4检测范围内,检测到移动的带红外的物体,则发刺耳的报警声;此外,当门磁报警器7被触发后,通过无线发送信号通过无线信号接收模块6传输到MCU控制单元3将信号处理后控制门铃发出报警声,报警发生后需要则通过在按键输入模块8输入密码来撤防。
具体通过按键输入模块8的操作方式为,当门铃在报警状态时,主人可以输入正确的撤防密码用来撤防;设置撤防密码时,先按住按键A,再将门铃上电,按住按键A五秒后门铃提示“滴”声,输入三位撤防密码,输入完成后门铃会“滴”两声表示撤防密码输入成功。
在本实施了中,该产品的铃声单元1提供了多种门铃铃声供用户选择,用户可以通过门铃上的铃声选择按钮选择自己喜欢的门铃铃声,报警触发时间模式的设置有选择三种:分别为0、15、30分钟,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柔乐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柔乐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34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风冷散热电池固定架
- 下一篇:一种夹心结构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