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割灌机前置式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97399.1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6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温群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盛亿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14 | 分类号: | H02K7/14;A01D6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科名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8 | 代理人: | 郭杨 |
地址: | 21512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割灌机 前置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割灌机前置式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非推车类手持便捷式割灌机采用的多为后置式驱动装置,这种驱动装置的电机与机体前端的刀片机构藉由一根长的传动轴连接,而传动轴的外包壳上靠近电机一侧则架设有操作手柄。
虽然这种便捷式割灌机体积和重量相比推车式的具有很多优势,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后置式电机的重量较多集中在人体一侧,而非割灌机的贴地工作面上,使用时重心不稳,加上操作时电机的震动大大降低了用户对于割灌机的把控性;
2)中间传动轴的设计导致割灌机的机体较长,不利于操纵和收藏;而后置式电机往往设计自由度较大,往往会采用传统的大尺寸规格电机,导致整机变重;
3)因刀片机构非由电机直接驱动,而是借助中间传动轴来传递动力,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构效率,并且传动轴假如损坏将直接影响整个机体运作,大大降低了割灌机的工作可靠性,反而提高了故障率;
此外这类割灌机的电机与操作手柄的连接线路为外置式,易缠绕受损,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机体的工作可靠性。
随着割灌机日趋成熟的小型化、便捷化设计理念及其更新发展速度,目前对于操作便捷、工作可靠的高品质割灌机的市场需求度正在不断提升。对于真正便捷式割灌机而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设计出一种重心低、动力传输稳定、工作可靠且结构小巧的驱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重心低、动力传输稳定、工作可靠且结构小巧的割灌机前置式驱动装置,能够进一步提高便捷式割灌机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割灌机前置式驱动装置,包括机壳、电机和刀片机构,所述机壳的头部下方设置刀片机构,而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和与转子固定的电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机构上方的机壳头部内设有电机腔室,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电机腔室内,而所述电机轴向下穿出所述机壳头部与所述刀片机构直接相连。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机为外转子内定子结构,所述电机腔室内成型有向上凸出用于固定定子的定子座,该定子座中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轴孔,所述电机轴从所述轴孔中伸出与刀片机构通过螺纹直接相连。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子座上设有一圈外台阶凸缘,所述定子套置于所述定子座上,其底端抵紧所述外台阶凸缘,而上端则藉由卡于定子座上的卡圈卡紧固定。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轴孔内的上下两头均固定有与所述电机轴配合的轴承。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壳上设有手柄,所述手柄内设有控制线路板,同时所述机壳内设有与所述电机腔室连通的排线腔室,所述定子的引出线经所述排线腔室与所述手柄内的控制线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机腔室为凹腔形式,该凹腔的开口面位于所述机壳头部的顶部,且开口面上通过螺钉固定有盖板。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机轴上固定有冷却风扇,所述冷却风扇位于所述盖板和转子之间,且盖板上设有若干进风栅格。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手柄内部控制线路板和电机(定子)引出线,及其连接控制技术为公知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再详述。同样的,所述刀片机构的结构布置也为公知技术,本实用新型参见任何已知的结构形式,对此也不再详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该驱动装置,其将电机前置于机壳头部位置,降低了重心,确保工作时整机重量集中在割灌机的贴地工作面上,减小了电机震动对用户造成的影响,有效提高了用户对于割灌机的把控性;
2)本实用新型取消了中间传动轴的设计,使得机壳头部至手柄间的机壳设计更趋自由化,例如可以引入折叠结构,提高操纵和收藏便利性;而将电机前置化后更优先适合于布局体积更为小巧的永磁交流电机,以减轻整机重量。
3)本实用新型中电机直接驱动刀片机构工作,而无需借助中间传动轴来传递动力,其动力输出较为直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机构效率,并且取消中间传动轴之后,无需担心中间传动轴损坏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割灌机的工作可靠性,有利于降低故障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盛亿电机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盛亿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73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脚手架与主体结构间的连接方法与连接结构
- 下一篇:太阳能聚热降温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