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水套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97079.6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9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丁大为;龙志强;王友红;毛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付继德 |
地址: | 40112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瓶外测法水压试验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水套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气瓶是一种应用于压缩气体运输的压力容器,为保护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在气瓶出厂前必须对其的耐压能进行检测。其中,气瓶外侧法水压试验是现有的常用手段之一。而为使得气瓶外测法水压试验得以正常进行,水套盖与水套之间需设置有密封结构。目前,已存在部分现有技术可实现水套的良好密封性能,例如我国专利号200910032788.3所公开的气瓶外测法水压试验水套气囊式密封装置,由于其需对气囊注入大量的低压压缩空气方能达到良好的密封性能,如此,使得水套盖封闭或者开启水套的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水套密封装置,通过充气胶圈与弹性支撑件的配合,使得活动块能作用于第一密封环使其压紧于塞块的外壁,以实现水套盖与水套间的密封;通过顶环与环形开口间的配合,可作用于第二密封环使其压紧于第二环形凹槽,以进一步提高水套盖与水套间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水套密封装置,包括水套和可封闭水套的水套盖,水套盖上设有外凸于水套盖下端面且可置入水套内的塞块,塞块上固连有接头,所述水套的内壁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和可封闭第一环形凹槽开口且可作用于塞块的第一密封环,第一环形凹槽内通过弹性支撑件固连有设有通气管的充气胶圈,充气胶圈与第一密封环之间还设有活动块;水套盖上还设有外凸于水套盖下端面且贯穿水套盖上下端面的环形开口,环形开口的下端固连有封闭其下端开口的第二密封环,水套上端设有可置入环形开口下部的第二环形凹槽,还包括与环形开口螺纹配合的顶环。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密封环为主要密封结构,第二密封环为辅助密封结构。应用时,首先将受试气瓶通过接头连接于塞块的下端,在水套内盛上水;再将环形开口的下端对准第二环形凹槽,直至环形开口外凸于水套盖下端面的部分结构完全置入第二环形凹槽内,此时,塞块和受试气瓶均位于水套内。当试验水套需要密封时,则通过通气管向充气胶圈内注入低压压缩空气,使得充气胶圈发生膨胀,并逐步克服弹性支撑件的支撑作用使得活动块发生移动直至活动块能作用于第一密封环使其能紧贴于塞块的外环壁上,从而形成密封状态。为有效填充塞块外环壁与水套内壁之间的间隙,第一密封环的上下两端可固连于水套的内壁上。为提高主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可在第一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多组弹性支撑件及活动块结构。若在试验时,发现有漏气现象,则旋转顶环,使其相对环形开口向下移动,如此使得第二密封环能紧贴于第二环形凹槽内,如此可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使得水套成为密封的试验容器。试验完成后,则先旋转顶环,再排出充气胶圈内的低压压缩空气以解除密封。
为避免弹性支撑件在弹性形变时发生偏移;同时,亦减小对充气胶圈的充气做功以提高密封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固连有导向柱,所述弹性支撑件套设于导向柱上。本实用新型中,充气胶圈在膨胀过程中,当其接触于导向柱的端头时,则可作用于活动块进而作用于第一密封环使得第一密封环压紧于塞块上。
为实现通气管的设置,且便于通气管连通充气胶圈,进一步地,所述通气管穿过所述导向柱,且通气管的自由端位于所述水套外。
为减少顶环对第二密封环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顶环的下端为半球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向充气胶圈内注入较少的低压压缩空气,则能使得活动块发生移动从而作用于第一密封环,使得第一密封环能有效填充水套内壁与塞块外壁之间的间隙,以形成良好的密封状态。
2、通过顶环与环形开口间的配合,可作用于第二密封环使其压紧于第二环形凹槽,以进一步提高水套盖与水套间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套密封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套密封装置中水套盖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套密封装置中水套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所示B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水套,11、第一环形凹槽,12、第二环形凹槽,2、水套盖,21、接头,22、环形开口,23、塞块,24、第二密封环,3、充气胶圈,31、通气管,4、弹性支撑件,5、第一密封环,6、活动块,7、顶环,8、导向柱,9、受试气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未经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70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跟鞋
- 下一篇:试剂混匀装置及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