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脱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96596.1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3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字太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德银竹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蒋文睿 |
地址: | 677604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特别是一种茶叶脱蒸装置,属于茶叶生产器具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普洱茶在成型之前,都要使用蒸笼蒸制回软后,再压制成饼状。具体是:用铲子、勺子等一类工具将茶叶装入布袋中,上蒸笼蒸制回软后,再将茶叶连同布袋一同放入模具中压制成饼,冷却后脱袋,即得普洱饼茶。这样采用人工送入模具进行压制时,因高温布袋会烫伤操作者的手,若等待冷却又会使回软后的茶叶再次变硬而增加造碎率,影响茶叶质量,同时影响工作效率,浪费宝贵的人力资源。另外,使用人工方式将蒸制回软后的茶叶装入袋中,同样存在费时较长,茶叶温度会迅速降低,从而影响茶饼的压制和茶叶的品质。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普洱茶在蒸制完成后,使用人工将茶叶从蒸笼中舀至布袋内,造成效率低下以及茶叶温度降低而影响品质,甚至烫伤操作者的手等诸多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叶脱蒸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茶叶脱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和底部带敞口、其内带空腔的蒸笼,活动设于蒸笼空腔内、并沿空腔上下移动的蒸帘,以及底部固定于工作台面上、顶部设顶板的立柱,和活动套接在蒸笼外的布袋,以便茶叶放入蒸笼的有蒸帘的空腔中,经蒸制回软后,将常温布袋口朝下反套于蒸笼上,之后一起反扣于立柱的顶板上,并顶板作用下将蒸笼向下移动后,即可通过立柱、顶板、蒸帘及布袋支撑、拢住茶叶而与蒸笼脱开,然后翻转并取出蒸帘,就能将布袋及茶叶送压饼工序完成茶饼的压制。
所述蒸笼底部或/和顶部敞口处设有防脱圆环,该防脱圆环外缘与敞口相接,以便通过防脱圆环防止蒸帘脱出。
所述立柱顶部的顶板直径小于蒸笼底部敞口直径,以便顶板能顶入蒸笼空腔内,完成脱笼。
所述蒸笼设为圆柱体或多边形体,置于蒸笼空腔内的蒸帘设为相适应的圆形或者多边形。
所述蒸帘上分布有圆形通孔或条形通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使茶叶在蒸笼内蒸制回软后,只需套上布袋并将蒸笼放置于立柱顶板上,通过向下移动蒸笼就能通过蒸帘、顶板、立柱将茶叶顶入布袋内,然后倒转布袋并取出蒸帘,就能将布袋及茶叶送往下一工序压制成饼茶。不仅提高了装袋效率,而且操作过程中布袋均为常温,即不会烫伤操作者的手,又能趁热将回软的茶叶压制成饼,保证了茶叶品质,使操作过程安全、卫生。实为一理想的茶叶脱蒸用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茶叶脱蒸装置,包括顶部和底部带敞口、其内带空腔的蒸笼1,活动设于蒸笼1空腔内、并沿空腔上下移动的蒸帘4,以及底部固定于工作台面上、顶部设顶板3的立柱6,和活动套接在蒸笼1外的布袋2,蒸笼1底部敞口处设有防脱圆环5,该防脱圆环5外缘与敞口相接,立柱6顶部的顶板3直径小于蒸笼1底部敞口直径,蒸笼1设为圆柱体,置于蒸笼1空腔内的蒸帘4设为相适应的圆形, 蒸帘4上分布有圆形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德银竹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永德银竹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65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副产品废料二次加工的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双轴电机的转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