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痛导尿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95364.4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8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东生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众韬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0 | 代理人: | 陈智雄;黄秀婷 |
地址: | 350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痛 导尿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备领域,特别为一种无痛导尿管。
背景技术
气囊导尿管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导尿管之一,由于导尿管表面干燥,在置管及拔管的过程中、亦或是患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体位变化均会使得导尿管与尿道黏膜之间发生摩擦甚至造成黏膜破裂,从而引起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现象产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痛导尿管,其能够在置管、使用及拔管的全过程当中让患者不产生痛感、降低患者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痛导尿管,包括前部套置有气囊的导管,所述导管的管壁体内设有与气囊连通的充气腔,导管后部设有与充气腔连通的充气腔接入口,位于气囊前端的导管管壁上设有使导管管腔与外部连通的导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注药腔,导管的后部设有与注药腔连通的注药腔接入口,注药腔始于注药腔接入口,穿过导管管壁后从气囊后端延伸出导管管壁,并止于气囊后部的外表面处;
所述注药腔上设有若干个与外部连通的微孔,各微孔在注药腔上依次排列形成孔列,孔列始于注药腔的末端并顺着注药腔向其始端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注药腔至少有两个,各注药腔分布在导管的管壁体内。
有关于微孔至少存在以下两种实施方案:
方案1:
各微孔的孔径大小相同,所述微孔孔径的长度范围为0.05-0.1mm。
方案2:
所述微孔的孔径大小从孔列的始端开始向后逐个递减,微孔孔径的长度范围为0.05-0.1mm。
进一步的,所述位于孔列最末端的微孔与气囊后端之间的轴向长度范围为12-15cm,最佳长度为12cm。
进一步的,所述注药腔入口上设有用于与注射设备对接的连接头。
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在置管、使用及拔管的全过程当中利用外部注射设备或匀速或间断地向注药腔内推注带有麻醉润滑作用的药剂,药剂通过微孔慢慢从导管的外表面渗透出来从而麻醉尿道黏膜并且起到润滑作用,从而有效的防止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现象的产生,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多个微孔能够从各个位置、各个方向同时渗出药液,使得药液能够均匀地弥漫在导尿管管壁的外表面上,确保了所有的尿道黏膜均能够被推注而进的药液麻醉及润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导管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另一个角度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局部截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1导管、1-1导孔、2气囊、2-1充气腔、2-2充气腔接入口、3注药腔、3-1注药腔接入口、3-2微孔、3-3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前部套置有气囊2的导管1,所述导管1的管壁体内设有与气囊2连通的充气腔2-1,导管1后部设有与充气腔2-1连通的充气腔接入口2-2,位于气囊2前端的导管1管壁上设有使导管1管腔与外部连通的导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注药腔3,导管1的后部设有与注药腔3连通的注药腔接入口3-1,注药腔3始于注药腔接入口3-1,穿过导管1管壁后从气囊2后端延伸出导管1管壁,并止于气囊2后部的外表面处;
所述注药腔3上设有若干个与外部连通的微孔3-2,各微孔3-2在注药腔3上依次排列形成孔列,孔列始于注药腔3的末端并顺着注药腔3向其始端的方向延伸。
这里,带孔列的注药腔3的作用类似滴灌水管,在推注压力的作用下,药液匀速的从各个微孔3-2中渗出并逐渐弥散开来,不同角度、方向的微孔3-2同时渗出药液使得尿道黏膜可以被更均匀、更充分的麻醉、润滑。
进一步的,所述注药腔3至少有两个,各注药腔3分布在导管1的管壁体内。
有关于微孔至少存在以下两种实施例:
实施例1:
各微孔3-2的孔径大小相同,所述微孔3-2孔径的长度范围为0.05-0.1mm。
实施例2:
所述微孔3-2的孔径长度从孔列的始端开始向后逐个递减,微孔3-2孔径的长度范围为0.05-0.1mm。
进一步的,所述位于孔列最末端的微孔3-2与气囊2后端之间的轴向长度范围为12-15cm,最佳长度为12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东生,未经陈东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53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散热性能的电气柜
- 下一篇:一种快速安装的机柜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