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声器后隔板拉伸冲孔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9112.0 | 申请日: | 2015-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2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许麒麟;彭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御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81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声器 隔板 拉伸 冲孔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消声器后隔板拉伸冲孔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消声器按照消声原理与结构分为抗性消声器、阻性消声器和阻抗复合型消声器,其中抗性消声器在其内部通过管道、隔板等部件组成扩张室、共振室等各种消声单元,声波在传播的时候不断发生反射和干涉,使得声波能量降低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消声器的隔板是通过将钢板材料通过拉伸、冲孔、翻边等加工工序制作而成,现有的生产工艺中采用的是四套模具分别实施这四道工序,不仅工件的加工质量难以保证、废品率高,而且生产效率低下,需要多套模具设备,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声器后隔板拉伸冲孔模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上模板、凸模固定板、凸模、卸料板、退料杆、模柄、凹模、下模板、橡皮套,其中:
所述上模板下方设有导柱套,所述上模板上设有第一退料杆孔;
所述凸模固定板通过螺钉连接在上模板下方,所述凸模固定板的下部设有四根向下延伸的冲头,所述凸模固定板上设有第二退料杆孔;
所述凸模设于凸模固定板下方,所述凸模的中部为向下凸起的椭圆柱结构,以用于对工件进行拉伸,所述椭圆柱结构的中部为中空,以用于冲头穿过凸模对工件进行冲孔;
所述卸料板设于凸模下方并通过螺钉与凸模固定板连接,所述卸料板的中部设有与凸模的椭圆柱结构相匹配的椭圆通孔;
所述橡皮套设于卸料板与凸模固定板之间并套在螺钉上;
所述退料杆的下端与卸料板相连,所述退料杆的上端穿过第一退料杆孔和第二退料杆孔并与模柄相连,以用于对工件进行卸料;
所述凹模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模板上方,所述凹模的中部设有与椭圆柱结构相匹配的拉伸槽和与冲头相匹配的第一冲压孔;
所述下模板上设有与导柱套相匹配的导柱,所述下模板中部设有第二冲压孔。
进一步地,所述凸模的椭圆柱结构内设有用于卸料和压边的顶杆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①本实用新型通过凸模和凹模对材料进行拉伸,同时通过冲头进行冲孔,只需一次加工即可完成两道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废品率,提高了产品加工质量;
③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加工所需模具的数量,减少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模板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凸模固定板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凸模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凸模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卸料板的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凹模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模板的俯视图。
其中:1-上模板,11-导柱套,12-第一退料杆孔,2-凸模固定板,21-冲头,22-第二退料杆孔,3-凸模,31-椭圆柱结构,32-顶杆孔,4-卸料板,41-椭圆通孔,5-退料杆,6-模柄,7-凹模,71-拉伸槽,72-第一冲压孔,8-下模板,81-导柱,82-第二冲压孔,9-橡皮套,1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板1、凸模固定板2、凸模3、卸料板4、退料杆5、模柄6、凹模7、下模板8、橡皮套9,其中:
如图2所示,所述上模板1的下方设有导柱套11,所述上模板1上设有第一退料杆孔12;
如图3所示,所述凸模固定板2通过螺钉10连接在上模板1的下方,所述凸模固定板2的下部设有四根向下延伸的冲头21,所述凸模固定板上也设有第二退料杆孔22;
如图4、图5所示,所述凸模3设于凸模固定板的下方,所述凸模3中部为向下凸起的椭圆柱结构31,所述椭圆柱结构31的中部为中空,所述椭圆柱结构31内设有顶杆孔32;
如图6所示,所述卸料板4设于凸模3的下方并通过螺钉10与凸模固定板2连接,所述卸料板4的中部设有与椭圆柱结构31相匹配的椭圆通孔41;
如图1所示,所述橡皮套9设于卸料板4与凸模固定板2之间并套在螺钉10上;所述退料杆5的下端与卸料板4相连,所述退料杆5的上端穿过第一退料杆孔12和第二退料杆孔22的并与模柄6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御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御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91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触控电子桌游装置
- 下一篇:人工紧急制动安全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