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真空泵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8045.0 | 申请日: | 2015-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9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董振凯;傅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科际精密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7/14 | 分类号: | F04B37/14;F04B35/04;F04B39/12;F04B39/02;F04B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真空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型真空泵。
背景技术
目前的微型真空泵为了避免连杆的臂体与气缸的底部在不断抽吸的过程中发生干涉,从而在连杆的顶部设有凸部,在气缸底部设有与凸部相配合的凹槽。但是在微型真空泵运动过程中,凸部在凹槽内运转时因摩擦较大会影响真空泵的工作性能,甚至导致微型真空泵无法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型真空泵。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微型真空泵包括电机、底壳、偏心轴、气缸及连杆。所述底壳安装于所述电机上。所述偏心轴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底壳上。所述连杆倾斜插入所述偏心轴。所述连杆顶部设有凸部,所述气缸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凸部相配连接的凹槽;所述气缸的顶面设有储油槽,所述气缸设有连通所述储油槽及所述凹槽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微型真空泵在所述电机转动时带动所述偏心轴转动,所述偏心轴带动所述连杆的凸部在所述凹槽内做周期性旋转运动。所述连杆做周期性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凸部与所述凹槽之间的间隙呈忽大忽小的规律变化。当间隙由小变大时,所述凸部与所述凹槽之间形成一定的负压,所述储油槽内的润滑油被吸入所述凹槽的表面并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凹槽之间形成润滑油膜,从而减小了所述凸部与所述凹槽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所述凸部与所述凹槽的磨损,进而延长了所述微型真空泵的使用寿命和增加了所述微型真空泵工作性能的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部和所述凹槽的表面涂上固体自润滑材料。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体自润滑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油槽设于所述凹槽的正上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油槽与所述气缸一体成型。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油槽为圆柱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部的运动轨迹与所述通孔跟所述凹槽形成的相贯线错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缸的底面在所述凹槽的周围设有环状的凹陷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缸大致为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微型真空泵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微型真空泵的气缸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微型真空泵的气缸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科际精密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科际精密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80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