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硝化反硝化同步反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5875.8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2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泰克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400020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硝化 同步 反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一种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硝化反硝化同步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缺氧-好氧脱氮工艺(A/O工艺)以向前置的反硝化池回流混合液为主要特征,可利用反硝化过程补偿硝化反应中消耗的50%的碱度,同时回收硝化反应中部分的耗氧量,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但反硝化过程要求较高的C/N(BOD5/TKN>4),对C/N较低的高氨氮污水,因反硝化效率的降低,容易造成硝态氮的累积,影响处理效果和增加处理成本。
A/O工艺包含了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
1、硝化过程分为两个步骤:
1.1氨氮转化成亚硝酸盐:
1.2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
2、反硝化过程分为两步进行:
2.1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2.2亚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由上可知,氨氮的亚硝化和亚硝酸盐的硝化是由两种不同的菌种完成的,而且硝酸盐的反硝化过程也需要先通过还原为亚硝酸盐,再还原为氮气。这就为寻求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降低对C/N的要求,提供了理论基础。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硝化反硝化同步反应系统。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硝化反硝化同步反应系统,其关键在于:包括反应池,在该反应池内正对设置有两个分区隔板,所述分区隔板的两个竖向侧边分别与所述反应池的池壁连接,两个所述分区隔板之间形成硝化区,所述分区隔板和反应池的池壁之间形成反硝化区,所述硝化区的下部和反硝化区的下部连通,在所述硝化区内设有生物填料装置,在所述硝化区底部设有曝气装置。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显著效果是,废水位于硝化区和反硝化区内,硝化区底部的曝气装置对废水进行曝气供氧,曝气时的气流能起到提升作用,废水在反硝化区内自上而下流动,硝化区上部的废水越过分区隔板进入反硝化区,而反硝化区底部的废水进入硝化区,不断循环。在生物填料装置内设置亚硝酸盐菌,硝化区废水中的溶解氧量高,在硝化区内,废水中的氨氮转化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入反硝化区后,由于反硝化区废水中的溶解氧量低,向反硝化区废水中通入甲烷等还原性气体即能将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排出。反硝化所产生的OH—回流至硝化区,可直接中和硝化产生的H+,能有效保持反应器内的pH的稳定。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投资和运行费用。
上述分区隔板的下侧边与所述反应池的池底连接,在所述分区隔板的下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硝化区和反硝化区的回流孔。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废水通过回流孔从反硝化区向硝化区回流,通过阀门来控制回流孔的开度来调节回流量。
上述分区隔板的上侧边连接有锯齿堰。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锯齿堰起到配水作用,均衡硝化区至反硝化区的水量分配。
在上述反应池内正对设置有两个单元隔板,所述单元隔板与所述分区隔板垂直,所述单元隔板的两个竖向侧边分别与所述反应池的池壁连接,所述单元隔板的下侧边与所述反应池的池底连接,两个单元隔板和两个所述分区隔板构成“井”字形网格,所述单元隔板将所述硝化区分割为硝化单元,该单元隔板将所述反硝化区分割为反硝化单元,在所述单元隔板底部开设有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硝化单元的过流孔,两个所述单元隔板外侧的两个所述硝化单元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单元隔板将硝化区和反硝化区各自分割为单元,区域更小,更易控制;废水在相邻两个硝化单元之间流动,逐级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反应。
上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管网,在该曝气管网上设有微孔曝气器,在所述硝化区底部设有U型卡接头,所述曝气管网与该U型卡接头卡接而固定。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微孔曝气器起到曝气作用,曝气管网能与U型卡接头快速连接或脱离。
上述生物填料装置包括上支撑和下支撑,所述上支撑和下支撑分别与所述分区隔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支撑和下支撑之间设有立体弹性填料串,该立体弹性填料串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撑和下支撑固定连接。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立体弹性填料串为长条形的立体弹性填料。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硝化反硝化同步反应系统,废水中的氨氮转化成亚硝酸盐后直接发生反硝化反应而被还原,反硝化所产生的OH—回流至硝化区,可直接中和硝化产生的H+,能有效保持反应器内的pH稳定,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投资和运行费用,提高废水中的氨氮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泰克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泰克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58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托盘
- 下一篇:一种CBR污水生物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