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量转换实验演示教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2547.2 | 申请日: | 2015-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7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吴长义;王静;沈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06 | 分类号: | G09B2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量 转换 实验 演示 教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教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量转换实验演示教具。
背景技术
在初高中物理实验中,需要通过演示教具向学生展示能量的各种形式之间的转换,如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换。但是大部分的实验演示教具结构复杂,展示效果缺乏直观性,不易于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量转换实验演示教具,通过外力使滚筒滚动,由于封闭绳环上安装有配重块,因此弹性绳连接成的封闭绳环会发生扭转,在此过程中滚筒的动能一部分转换成弹性绳扭转的势能,另一部分在滚动过程中被损耗;当滚动静止后弹性绳扭转的势能释放,一部分转换成滚筒的动能驱动滚筒反方向滚动,另一部在滚动过程中被损耗。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量转换实验演示教具,包括滚筒、左端盖、右端盖、弹性绳和配重块;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分别安装于滚筒的左右两侧;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上均设有两个穿线孔;所述弹性绳穿过左端盖和右端盖上的穿线孔并首尾连接构成一个封闭绳环;所述配重块安装于封闭绳环上并处于滚筒内。
进一步地,所述左端盖上设有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所述右端盖上设有第三穿线孔和第四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的间距与第三穿线孔和第四穿线孔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一穿线孔与第三穿线孔同轴心线,第二穿线孔与第四穿线孔同轴心线。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的中心部设有第五穿线孔;所述第五穿线孔为长条状的U型孔;所述弹性绳依次穿过第一穿线孔、第五穿线孔、第三穿线孔、第四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并首尾连接成一个封闭绳环。
进一步地,所述滚筒为透明材料制成的两端敞开的圆筒;所述弹性绳为橡皮绳。
进一步地,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的直径相同并大于滚筒的直径;所述左端盖的右侧和右端盖的左侧均一体成型有与滚筒过盈配合的圆形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的外圆周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均安装有防滑圈。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量转换实验演示教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直观的向学生演示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滚筒1,左端盖2,右端盖3,弹性绳4,配重块5,第一穿线孔6,第二穿线孔7,第三穿线孔8,第四穿线孔9,第五穿线孔10,圆形凸台11,防滑圈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能量转换实验演示教具,包括滚筒1、左端盖2、右端盖3、弹性绳4和配重块5;所述左端盖2和右端盖3分别安装于滚筒1的左右两侧;所述左端盖2和右端盖3上均设有两个穿线孔;所述弹性绳4穿过左端盖2和右端盖3上的穿线孔并首尾连接构成一个封闭绳环;所述配重块5安装于封闭绳环上并处于滚筒1内。
需要强调的是,弹性绳4在连接成封闭绳环时应使其具有足够的张紧力,不至于安装封闭绳环上的配重块5与滚筒1的内壁接触,避免在滚动过程中配重块5与滚筒1内壁摩擦造成能量损失,并且在滚动过程中能够获得足够的势能;作为实验演示教具,封闭绳环的张紧力的大小可以由学生自行设置,以寻找到能够顺利完成实验所需的张紧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所述左端盖2上设有第一穿线孔6和第二穿线孔7;所述右端盖3上设有第三穿线孔8和第四穿线孔9;所述第一穿线孔6和第二穿线孔7的间距与第三穿线孔8和第四穿线孔9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一穿线孔6与第三穿线孔8同轴心线,第二穿线孔7与第四穿线孔9同轴心线。
所述配重块5的中心部设有第五穿线孔10;所述第五穿线孔10为长条状的U型孔;所述弹性绳4依次穿过第一穿线孔6、第五穿线孔10、第三穿线孔8、第四穿线孔9和第二穿线孔7并首尾连接成一个封闭绳环。
所述滚筒1为透明材料制成的两端敞开的圆筒;所述弹性绳4为橡皮绳。
需要说明的是,透明材质的滚筒1有助于观察实验过程中滚筒1内部的情况,使实验过程更加直观。
所述左端盖2和右端盖3的直径相同并大于滚筒1的直径;所述左端盖2的右侧和右端盖3的左侧均一体成型有与滚筒1过盈配合的圆形凸台11。
所述左端盖2和右端盖3的外圆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均安装有防滑圈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25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擦系数演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利用无线供电技术的智能交通沙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