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土心墙堆石坝接触面防渗性能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0575.0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5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合作;湛正刚;程瑞林;邱焕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土心墙堆石坝 接触面 防渗 性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土心墙堆石坝接触面防渗性能的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堆石坝由于可就近开采当地材料筑坝,所以经济优势明显,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为一种常用坝型。心墙堆石坝的防渗体为防渗土料,在河床部位和岸坡与基座混凝土相接。同时为提高心墙与混凝土接触部位抗冲刷能力和抗裂性能,防止心墙和混凝土脱裂,故在防渗土料和混凝土面之间填筑具有良好塑性和黏性的接触黏土,提高心墙的变形能力。但在运行中发现土料和混凝土接头部位容易产生集中渗流,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接触面局部发生开裂或进而引起沿接触面的渗漏。同时由于接触黏土较常规的防渗土料的塑性指数更高、渗透系数更小,对黏粒要求更严格,因此一些水电工程中往往很难找到满足要求的接触黏土料,有些工程甚至需要外购接触黏土料。所以防渗心墙和混凝土面的接的处理方式成为了该类坝型是否成立和具有经济性的关键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土心墙堆石坝接触面防渗性能的结构,以提高心墙接触面的变形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防渗和抗震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土心墙堆石坝接触面防渗性能的结构,包括坝体,坝体中心设有防渗土料,防渗土料两侧依次设有反滤料、过渡料和坝壳堆石料;坝体中心的防渗土料底部坐落在基座混凝土上,基座混凝土顶面涂有沥青马蹄脂,防渗土料底部设有垂直于基座混凝土的沥青混凝土板,沥青混凝土板与基座混凝土之间设有铜片止水。
前述提高土心墙堆石坝接触面防渗性能的结构中,所述基座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
前述提高土心墙堆石坝接触面防渗性能的结构中,所述防渗土料底部设有至少两块沥青混凝土板,两块沥青混凝土板之间的间距不小于2.0m,沥青混凝土板厚度为0.4~1.5m,沥青混凝土板伸入防渗土料内部的长度不小于3.0m。
前述提高土心墙堆石坝接触面防渗性能的结构中,所述沥青混凝土板中的沥青为水工90号沥青,拌合用的粗骨料为碱性骨料。
前述提高土心墙堆石坝接触面防渗性能的结构中,所述铜片止水锚入基座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0.5m。
前述提高土心墙堆石坝接触面防渗性能的结构中,所述沥青马蹄脂厚度为2~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心墙基座混凝土表面设置一定排数和长度的沥青混凝土板起到延伸防渗心墙渗径的效果。同时在基座混凝土表明涂刷沥青马蹄脂,确保了防渗土料与混凝土接触面紧密接触。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心墙接触面适应变形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防渗和抗震性能。该实用新型结构型式简单,作用明显,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经济优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土心墙堆石坝心墙和基座混凝土的连接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基座混凝土,2-沥青混凝土板,3-铜片止水,4-沥青马蹄脂,5-防渗土料,6-反滤料,7-过渡料,8-坝壳堆石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一种提高土心墙堆石坝接触面防渗性能的结构,如图1至4所示。包括坝体,坝体中心设有防渗土料5,防渗土料5两侧依次设有反滤料6、过渡料7和坝壳堆石料8;坝体中心的防渗土料5底部坐落在基座混凝土1上,基座混凝土1顶面涂有沥青马蹄脂4,防渗土料5底部设有垂直于基座混凝土1的沥青混凝土板2,沥青混凝土板2与基座混凝土之间1设有铜片止水3。基座混凝土1强度不低于C20。防渗土料5底部设有至少两块沥青混凝土板2,两块沥青混凝土板2之间的间距不小于2.0m,沥青混凝土板2厚度为0.4~1.5m,沥青混凝土板2伸入防渗土料5内部的长度不小于3.0m。沥青混凝土板2中的沥青为水工90号沥青,拌合用的粗骨料为碱性骨料。铜片止水3锚入基座混凝土1的深度不小于0.5m。沥青马蹄脂4厚度为2~5cm。
实施例
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05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横拉闸门可拆卸顶轨
- 下一篇:水利工程用的生态护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