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供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9509.1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2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0 | 分类号: | H02J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罗伟平 |
地址: | 412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供电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以其比容量高,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杰出特性,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且尤其适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功能的多样化,其对电池的续航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局限于电池有限的体积,以及电池材料特性的限制,电池所储存电能的容量无法被无限放大。同时,锂离子电池的体积必然制约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轻便性,为了符合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轻便性,现有技术通常的做法是减少植入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锂离子电池的体积,锂离子电池体积的减少也意味着电能容量的缩减,缩短使用者对于电子设备的体验时间,缩减后电池容量甚至不能支持用电设备中某些耗电量大的功能,从而影响用电设备某些功能的使用。另外,植入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锂离子电池更换时,还具有拆卸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麻烦。
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供电系统,能够摆脱锂离子电池容量的限制,持续地给电子设备进行供电,而且并能保证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轻便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线供电系统,能够摆脱锂离子电池容量的限制,持续地给电子设备进行供电,而且并能保证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轻便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供电系统,包括移动电源和用电设备,所述移动电源包括电信号输入端和无线发射线圈,所述电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电连接,所述用电设备包括无线接收线圈。移动电源的电能通过电信号输入端输送给所述无线发射线圈,再由所述无线发射线圈将电能转化成一定频率变化的磁场,并向外发射,用电设备的无线接收线圈接收到变化的磁场后,产生感应电流,以给用电设备进行供电。不同于无线充电系统,本无线供电系统利用移动电源通过无线的方式给用电设备进行供电,使得用电设备不需要植入电源设备,提高了用电设备的轻便性。在移动电源的功率范围及电磁波的发射范围内,移动电源能够同时给多台用电设备进行供电,降低了电源设备的成本,并且,只要及时给所述移动电源补充电能,所述移动电源便能够持续给所述用电设备进行供电,避免了给用电设备充电时,影响用电设备的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线供电系统的改进,所述移动电源包括充电输入端口和供电输出端口。充电输入端口用于对移动电源进行充电,供电输出端口可以有选择地通过有线的方式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提高了移动电源的适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线供电系统的改进,所述用电设备包括用电接入端子组和电流简谐器,所述无线接收线圈通过所述电流简谐器与所述用电接入端子组电连接。由于所述无线接收线圈接收到的磁场信号是变化的,使得所述无线接收线圈感应的电流强度不断变化,所述用电设备无法直接使用,因此通过所述电流简谐器对感应电流进行简谐处理后,再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供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线供电系统的改进,所述电流简谐器包括具备快速充放电能力的电容。所述电容能够对所述无线接收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流进行简谐处理,使感应电流平稳。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线供电系统的改进,所述电流简谐器包括第一简谐电容和第二简谐电容,所述用电接入端子组包括第一用电接入端子组和第二用电接入端子组,所述无线接收线圈通过所述第一简谐电容与所述第一用电接入端子组电连接,所述无线接收线圈通过所述第二简谐电容与所述第二用电接入端子组电连接。由于电容不能同时进行充电和放电,所述电流简谐器配备了第一简谐电容和第二简谐电容,使得所述第二简谐电容处于充电状态时,所述第一简谐电容能够通过第一用电接入端子组给所述用电设备进行供电。同样,在所述第一简谐电容处于充电状态时,所述第二简谐电容能够通过第二用电接入端子组给所述用电设备进行供电 。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线供电系统的改进,所述电容为具备大倍率充放电功能的物理电容。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线供电系统的改进,所述电容为具备大倍率充放电功能的超级化学电容。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线供电系统的改进,所述用电设备为移动通讯设备、智能穿戴设备、便携娱乐设备或便携办公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95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