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铅箔超级铅酸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8220.8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0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王远强;邹莉;赵春林;王昱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遂宁宏成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12 | 分类号: | H01M10/12;H01M2/28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杨保刚;徐金琼 |
地址: | 6293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超级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新型铅箔超级铅酸蓄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电池因比能量高,制造过程无污染,在环保形势的压力下,受国家政策支持,在国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铅酸蓄电池却因污染和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以及比能量低等原因,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
卷绕式铅酸蓄电池是近年来开发的新产品,卷绕式铅酸蓄电池是一种新型螺旋型结构的先进铅酸蓄电池,不同于传统平板叠片结构的普通铅酸电池。在性能方面,缘于材料纯度、工作面积、导电距离等差异,卷绕式铅酸蓄电池相比普通平板铅酸电池的性能显得更加优异。
因此,开发低污染、高能量铅酸蓄电池是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的唯一出路,超级电池的研发应运而生,铅箔—具有电极骨架的力学性能、腐蚀寿命、焊接、导电能力等各项性能可满足高性能超级电池的要求,但是铅箔因自身很薄,在电池装配过程中与电池极耳焊接存在焊接不牢靠,易被大电流熔断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焊接牢靠及不易被大电流熔断的新型铅箔超级铅酸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铅箔超级铅酸蓄电池,包括电池壳,所述电池壳内设置有多个卷绕电芯,所述每个卷绕电芯包括多层卷绕结构,每层卷绕结构的上下两端边缘分别预留有正焊接极耳和负焊接极耳,每个卷绕电芯上端的所有正焊接极耳组成正极箔极耳,每个卷绕电芯下端的所有负焊接极耳组成负极箔极耳,所述的正极箔极耳和负极箔极耳分别连接有正焊接带和负焊接带。
进一步地,所述的正焊接带和负焊接带分别通过焊接形式连接有正一次极柱与负一次极柱。
进一步地,所述正一次极柱和负一次极柱上均开设有用于将接线压紧在极柱上的螺纹孔。
进一步地,正极箔极耳和负极箔极耳分别与正焊接带和负焊接带通过焊接形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卷绕电芯为2个。
进一步地,所述的每个卷绕电芯上端的所有正焊接极耳通过焊接形成正极箔极耳,每个卷绕电芯下端的所有负焊接极耳通过焊接形成正极箔极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铅箔的焊接与传统的铅蓄电池的焊接目地都是一样,通过焊接把板栅与极耳相连有别于传统铅蓄电池的焊接技术,因为铅箔的薄,铅箔的焊接又不同于传统的焊接技术,传统的焊接用液态铅把极耳与板栅在特定的铸模型腔中,铅箔则采用超声焊或者电阻焊进行焊接,通过对铅箔的焊接结构来增强铅箔与极耳的焊接强度,并提高电池的熔断电流。
附图说明
图1-2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铅箔超级铅酸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卷绕电芯,1-1-层卷绕结构,1-1.1-正焊接极耳,1-1.2-负焊接极耳,2-负焊接极耳,电池壳,3-正极箔极耳,4-负极箔极耳,5-正焊接带,6-负焊接带,7-正一次极柱,8-负一次极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铅箔超级铅酸蓄电池,包括电池壳2,所述电池壳内设置有多个卷绕电芯1,所述每个卷绕电芯1包括多层卷绕结构1-1,每层卷绕结构1-1的上下两端边缘分别预留有正焊接极耳1-1.1和负焊接极耳1-1.2,每个卷绕电芯1上端的所有正焊接极耳1-1.1组成正极箔极耳3,每个卷绕电芯1下端的所有负焊接极耳1-1.2组成负极箔极耳4,所述的正极箔极耳3和负极箔极耳4分别连接有正焊接带5和负焊接带6,所述的正焊接带5和负焊接带6分别通过焊接形式连接有正一次极柱7与负一次极柱8。
所述正一次极柱7与负一次极柱8上均开设有用于将接线压紧在极柱上的螺纹孔。
本实施例中,铅箔的焊接与传统的铅蓄电池的焊接目地都是一样,通过焊接把焊接带与极耳相连有别于传统铅蓄电池的焊接技术,因为铅箔的薄,铅箔的焊接又不同于传统的焊接技术,传统的焊接用液态铅把极耳与焊接带在特定的铸模型腔中,铅箔则采用超声焊或者电阻焊进行焊接,通过对铅箔的焊接结构来增强铅箔与正负极箔极耳的焊接强度,并提高电池的熔断电流。
实施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遂宁宏成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遂宁宏成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82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信产品
- 下一篇:一种软包装电芯抽气封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