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7850.3 | 申请日: | 2015-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7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许凯;范海英;崔隽;崔世华;刘晓风;马西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海工英派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12 | 分类号: | B01D45/12;B01D4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翔;黄志兴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液分离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气液分离技术是从气流中分离出雾滴或液滴的技术。目前,根据分离机理的不同,已研制出许多实用的气液分离器,例如重力沉降器、惯性分离器、纤维过滤分离器、旋流分离器等。
其中,在天然气生产过程中天然气压缩机是天然气输送的核心设备且价格昂贵。为了天然气压缩机的稳定运行,对气液分离后的天然气所含液体液滴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气田天然气处理量都较大,往往导致气液分离器的尺寸较大,而无法进行撬装和进行模块化设计,并且这种气液分离器的投资高,分离效果差,只能分离较大的液滴。
例如,在一些气液分离器的内部,构件多且结构复杂,其必然导致阻力大,而影响分离效果。另外,管柱式旋流分离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装置,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内部无运动件、制造及操作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在石油天然气行业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管柱式旋流分离器的原理是气液混合物由切向入口进入旋流分离器后,在重力、离心力和浮力的联合作用下将气体和液体分离。液体沿径向被推向外侧,并向下流动而由液体出口排出;而气体则运动到中心,并向上由气体出口排出。这一成本低、重量轻的分离器在替代传统容器式分离器方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并且,在特定工况下,管柱式旋流分离器的结构尺寸相当于同等规模的传统立式分离器的一半左右,相当于传统卧式分离器的四分之一左右。但若将这种管柱式旋流分离器应用于天然气压缩机前,其分离效率仍然难以满足天然气压缩机的要求。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气液分离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尺寸较小、处理量大且分离效率高的气液分离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该气液分离器包括呈圆筒状且两端封闭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位于上部的气体出口管、入口管以及位于下部的液体出口管,所述入口管与所述壳体的圆周壁相切,且所述入口管的第一端向下倾斜且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气体出口管的位置高于所述入口管的第一端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从所述壳体的圆周壁向下延伸的呈中空的圆台状的旋流板,该旋流板的大端在上、小端在下且两端开口,所述入口管的第一端的位置高于所述旋流板的上端口的位置且所述旋流板的下端口的位置高于所述液体出口管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旋流板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与所述壳体的圆周壁之间设有连接环。
优选地,所述入口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20°至35°。
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绕所述壳体的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的两根所述入口管。
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呈圆筒状且两端开口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内径大于所述旋流板的下端口的内径,所述挡板套接于所述旋流板上且所述旋流板的下端口高于所述挡板的下端口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从所述挡板的圆周壁沿径向向内延伸的多块叶片。
优选地,所述叶片的内侧边形成为从所述旋流板的下端口向下延伸。
优选地,所述液体出口管与所述壳体的圆周壁相切,且所述液体出口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挡板的下端口的位置高出所述液体出口管的位置150mm至250mm。
优选地,所述气体出口管从所述壳体的顶端向上延伸,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气体出口管与所述入口管的第一端之间的位置设有除沫丝网。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入口管与壳体的圆周壁倾斜相切,可充分利用气液流混合物自身的压头和动能产生离心力,提高分离效率的同时使分离器体积更小。并且,气液分离器内设有旋流板,改善了气液两相流场,使气液分离器内的漩涡更稳定,而进一步提高了气液分离效率。在相同的工况下,气液分离效率的提高,能够使气液分离器的尺寸变小或者处理量变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
其中,
1入口管2旋流板
3叶片4挡板
5气体出口管6液体出口管
7除沫丝网8连接环
9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海工英派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海工英派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78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