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口径红外系统定标等效光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2218.X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8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跃明;王建宇;郎均慰;舒嵘;周世尧;袁立银;黄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郭英 |
地址: | 20008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径 红外 系统 定标 等效 光学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一种红外系统定标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大口径红外系统等效定标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大口径红外光学系统能够实现高空间分辨率高灵敏度的红外观测,广泛应用于空间对地观测和地基/天基红外天文观测领域。大口径红外光学系统长期运行过程中,光学系统透过率,探测器响应率均会逐步发生变化,经常性的红外定标可以实现对系统响应变化的纠正。
对于常规的红外系统,一般在望远镜入口处设置高精度的黑体实现辐射定标。但是大口径红外系统由于光学口径很大(通常400毫米以上,甚至达到数米),在望远镜入口处设置定标黑体,黑体尺寸相应也会很大,制作难度大,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度都很难控制。
本专利提出的定标等效光路结合切换镜的方法,可采用小口径黑体实现大口径红外系统的辐射定标,可以广泛应用于大口径红外观测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发明内容
本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精度高、稳定性好的红外定标系统,解决现有大口径红外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高精度定标技术问题。
本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定标等效光路,参见图1,系统光路包括定标黑体1,定标等效镜组2,切换反射镜3,其中:
所述定标黑体1的尺寸应能填充定标等效镜组入瞳;
所述的定标等效镜组2以定标黑体1发出辐射光的入射先后为序依次有第一透镜201、第二透镜202、第三透镜203、第四透镜204、反射镜205、第五透镜206、第六透镜207、第七透镜208,第一透镜201、第三透镜203和第六透镜207为锗透镜,第二透镜202、第四透镜204、、第五透镜206、第七透镜208为硅透镜;定标等效镜组2的视场角、数值孔径、像面位置与主系统观测光路4等效;
定标时,切换反射镜3插入待定标大口径红外系统中的系统的第三透镜405与系统的第四透镜406之间,定标黑体1发出的定标光辐射经定标等效镜组2、切换反射镜3进入系统的第四透镜406、系统的第五透镜407、窗口408后成像于探测器5上,从而实现对探测器5的定标。
本专利的优点是:
相比在主系统望远镜入口处设置定标黑体,该专利提供的定标装置黑体尺寸小,易于实现高精度,并且体积小、重量轻、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大口径红外系统定标等效光路结构图。其中:
1——定标黑体;
2——定标等效镜组,201——第一透镜,202——第二透镜,203——第三透镜,204——第四透镜,205——反射镜,206——第五透镜,207——第六透镜,208——第七透镜;
3——切换反射镜;
4——主系统观测光路,401——系统的主反射镜,402——系统的次反射镜,403——系统的第一透镜,404——系统的第二透镜,405——系统的第三透镜,406——系统的第四透镜,407——系统的第五透镜,408——窗口;
5——探测器。
图2为口径600mm红外系统观测光路光学调制传递函数。
图3为口径600mm红外系统定标等效光路光学调制传递函数。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了一套大口径红外光学系统及定标等效光路。
大口径红外光学系统指标:F#=3,工作波段为3.7μm-4.8μm,口径600mm,焦距1800mm,视场角0.6°,光学结构如图1所示。
大口径红外光学系统镜片参数如下表:
定标等效光路镜片参数如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22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