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收集山体表面径流的储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1486.1 | 申请日: | 2015-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0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叶盛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盛德 |
主分类号: | E03B3/40 | 分类号: | E03B3/40;E03F5/10;E03B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傅剑舟 |
地址: | 313305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集 山体 表面 径流 储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森林储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收集山体表面径流的储水装置。
背景技术
山区林场,尤其是部分土壤含石头较多或者部分石头山,其体表的腐殖层较薄,无法储存大量的水分,当南方雨水较多季节时候,大量雨水形成表面径流,极易引发泥石流,同时大量水资源得不到利用。
同时现有储水多采用打井的方式,这种方式经常会出现人掉落到井中的事故,同时没有防止淤积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收集山体表面径流的储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建一种收集山体表面径流的储水装置,上述装置包括围绕山体的弧形槽,上述弧形槽聚拢于山体腰部的储水器中,上述储水器包括筒体,上述筒体上设有防跌落组件,上述防跌落组件包括由多根中空长竹筒捆绑构成第一内管,由多根中空短竹筒围绕上述第一内管构成的第二外管。
作为优选,上述筒体截面为圆形。
作为优选,上述第二外管外部还设有抱箍,上述抱箍上设有十字交叉的连杆。
作为优选,上述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的两端均设有纱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收集山体表面径流的储水装置,具有储水效率高,防止淤积能力强,同时能够避免人踩踏掉落,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储水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收集山体表面径流的储水装置,装置包括围绕山体1的弧形槽2,弧形槽聚拢于山体腰部的储水器3中,储水器3包括筒体33,筒体33上设有防跌落组件,防跌落组件包括由多根中空长竹筒捆绑构成第一内管32,由多根中空短竹筒围绕第一内管构成的第二外管31。
作为优选,筒体33截面为圆形。
作为优选,第二外管31外部还设有抱箍,抱箍上设有十字交叉的连杆。用于贯穿第一内管31和第二内管32,使得两个不同高度的管子牢固形成整体,防止有人踩踏的时候散架。
作为优选,第一内管31和第二内管32的两端均设有纱网。防止过多的泥沙进入筒体33,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淤积后,第一内管31和第二内管32内部会积累大量泥沙,可以经过一段时间清理一次,防止泥沙大量淤积到筒体33中。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盛德,未经叶盛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14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