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茶叶包的茶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7305.8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3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黄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皖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3113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茶叶 茶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用杯具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带有茶叶包的茶杯。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水从茶壶而来,倒进茶杯,之后给客人品尝茶水。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茶叶现放入茶杯中,然后再用开水冲泡即可,但是如此的饮茶方式会使得客人在喝水时茶叶随着茶水一起进入客人的口中,十分麻烦,为此,现有生活中也出现了一种采用细线裹住一布带的茶叶包,但是其通常为一次性的,不能循环使用,浪费资源,而且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都是散装的茶叶,只有很少的茶叶一些使用了一次性的茶叶包。
经检索,中国专利号:ZL 00208803.7,授权公告日:2001年5月16日,实用新型名称为:饮用杯具中茶叶隔开装置,其由有孔隔板和掀盖组成,与杯柄正对面内壁紧贴构成一盛放茶叶的封闭空间,掀盖位于隔板上方与隔板通过角链连接。用者持杯将杯口往杯柄方向向下倾斜一角度(20~45度),由于重心偏离掀盖自行打开,加入茶叶后将杯往反方向倾斜一下,掀盖又恢复闭合,往杯中倒入开水。正常饮用或端杯掀盖保持闭合,实现茶叶与茶水隔开。清茶叶渣时用手将此装置轻轻向上一抠即可拉出清洗。很显然的,该申请案的茶叶隔开装置不可以与杯身分离,所以添加茶叶时茶叶容易直接掉落到杯底,另外不便于浸泡过的茶叶的倾倒且不便于清洗该隔开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一种带有茶叶包的茶杯,其可以实现将茶叶与茶水很好地分离,并且添加和倾倒茶叶也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茶叶包的茶杯,包括杯身,其还包括一网筒,所述网筒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杯身内壁自杯口至杯底设置有一滑槽导轨,所述网筒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滑槽导轨相适配的滑槽,所述网筒通过所述滑槽导轨和滑槽滑动配合于杯身内壁;所述网筒内设置有一与网筒内壁尺寸相适配的滑动盖板,网筒上相邻于其与杯身内壁贴合侧的两侧均自网筒上端至网筒下端竖直设置有两个滑孔,所述滑动盖板的两侧适配于所述滑孔均设置有两个伸出网筒外壁的滑头;所述网筒上相对于杯身中心的一侧的上部开设有茶叶加装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网筒的高度低于所述杯身的高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滑槽导轨的截面为“T”型。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杯身上部设置有杯盖。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杯身侧壁设置有握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网筒即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茶叶包,可有效地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开,方便饮茶者喝茶;网筒通过滑槽导轨和滑槽滑动配合于杯身内壁,其可以很方便地取出从而加装或倾倒茶叶;另外,网筒内设置有一与网筒内壁尺寸相适配的滑动盖板,网筒上相邻于其与杯身内壁贴合侧的两侧均自网筒上端至网筒下端竖直设置有两个滑孔,滑动盖板的两侧适配于滑孔均设置有两个伸出网筒外壁的滑头,故将茶叶第一次用开水轻泡后,可将网筒取出,然后按住伸出网筒外壁的滑头将该滑动盖板向下移动使滑动盖板轻压茶叶,挤出茶叶中的水,再将杯中的水倒出,即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洗茶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省去网筒后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动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网筒的俯视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杯身;2、网筒;3、上盖板;4、下盖板;5、滑槽导轨;6、滑槽;7、滑动盖板;8、滑孔;9、滑头;10、茶叶加装口;11、杯盖;12、握柄;1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皖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皖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73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