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振实密度仪用量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5231.4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8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贺超;王兴蔚;孙永林;丁睿龙;董娇;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共享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9/00 | 分类号: | G01F19/00;G01N9/04 |
代理公司: | 宁夏专利服务中心 64100 | 代理人: | 古玲玉 |
地址: | 750021 宁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度仪 用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量筒,尤其涉及一种振实密度仪用量筒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振实密度仪,在测量粉体振实密度过程中,由于量筒在上下振动时存在左右摇摆的振幅,导致测试结束后粉体堆积表面凹凸不平,特别是对于亚微米或纳米的粉体材料,在振实过程中,粉体表面会因静电发生团聚现象,产生大小不一的团聚球体,不利于检测人员准确读数,从而造成粉体材料振实密度测量误差偏大。同时,现有振实密度仪通常采用体积为100mL,刻度精度为1mL的量筒,读数时需要估读一位小数,而不同检测人员估读存在偏差,因此增大振实密度仪测量系统累计误差,使测量一致性变差。另外,目前振实密度仪用量筒多为实验室普通玻璃量筒,经长时间使用,粉体材料如石墨尾料、钛酸锂等细小粉体颗粒极易粘附在量筒壁,使量筒刻度变得模糊,影响直观读数,造成测试操作不方便,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差,而且工作效率低。
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3643292U,、公开日期为2014年6月11日。实用新型发明了一种可拆卸的振实密度仪用量筒,通过在左右两半量筒截面上设计有凹凸的滑轨,使左右两半量筒实现卡合连接,而量筒底座下则嵌入磁铁,方便与金属平台吸合。该专利技术方案所涉及量筒结构简单,十分有利于粉体物料转移,能够减少操作过程对量筒精度的影响,同时保护操作人员健康。但是,鲜有人员研究在保持基本测试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解决振实密度仪用量筒读数和不同材料特性对其测量精度及一致性的影响,并方便操作。
目前还没有克服上述缺陷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制作方便、使用寿命长、能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振实密度仪用量筒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粉体振实密度仪用量筒,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筒与上筒通过螺纹连接而成,所述下筒与上筒的内、外径均相同;
所述下筒为固定标称体积的平口量筒,标称体积为50-100mL,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成不同规格;所述上筒为两端开口的套筒,其有效体积为50mL;
所述下筒上端距筒口1/4—1/6处刻有外螺纹,所述上筒一端内部刻有内螺纹,螺纹尺寸与所述下筒的上端外螺纹相吻合;
所述下筒和上筒的材质为有机玻璃、铝或钛金属材料。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量筒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制作方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量筒它是由下筒与上筒通过螺纹连接而成,所述下筒与上筒的内、外径均相同;所述下筒为固定标称体积的平口量筒,所述上筒为两端开口的套筒;所述下筒与上筒通过螺纹连接构成一支加长量筒。
2)方便操作,实用性强,材料体积读数准确快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长量筒中加入相对于下筒标称体积过量的粉体材料,材料振实完成后拧下上筒,用平薄塑胶片紧挨下筒口刮去下筒口上堆积的粉体,此时粉体材料体积即为下筒的标称体积,直接称量粉体质量,即可计算出材料的振实密度。
3)本实用新型所述量筒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避免常规振实密度测量操作过程中对材料体积估读的误差影响,尤其是对亚微米或纳米级粉体材料,能够有效减小由于静电团聚作用造成的粉体堆积表面凹凸不平,而引起的体积估读误差,从而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及工作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量筒,测量粉体材料振实密度过程中,粉体材料体积可由下筒标称体积得到,避免了由于体积估读误差,对材料真实振实密度测量的影响,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4)本实用新型量筒,可以消除长量间使用后,细小粉体颗粒粘附在量筒壁,造成刻度模糊,无法准确读数的缺陷,量筒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下筒1,上筒2,所述下筒1与上筒2通过下筒外螺纹5与上筒内螺纹7紧密连接到一起,所述下筒1的内径3与上筒2的内径8相同,下筒1的外径4与上筒2的外径9相同,下筒口6表面光滑平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共享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宁夏共享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52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