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长条形废屑翻屑的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1343.2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7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榕;赵旦胜;韩永胜;刘晓锋;张恩琴;张慧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复盛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14 | 分类号: | B21D28/14;B21D45/08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捷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27 | 代理人: | 杨连华;陈玉琼 |
地址: | 52843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条形 废屑翻屑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设备,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的导线架等冲裁产品时为连续卷带,落屑为废料。对于外脚基本上都是简单形状,从正面看都是长方形倒圆角,废屑在凹模内极易发生沿着长度方向的倾斜翻屑,造成凹模塞屑。
翻屑主要原因:间隙不均匀、冲头和凹模细小崩损、冲压油润滑效果不理想、废屑毛刺大小不均布、凸凹模磁力干扰、冲压造成的凹模型腔内高压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保持产品形状的同时,在凹模上设置废屑导向滑槽,使废屑产生凸点沿凹模腔平行下滑的防止长条形废屑翻屑的模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止长条形废屑翻屑的模具结构,包括凹模1,所述的凹模1上方设有脱料板2,所述的凹模1内设有长条形凹模腔101,所述的脱料板2上设有与所述的凹模腔101对应的长条形脱料板孔201,所述的凹模腔101和所述的脱料板孔201内穿装有横截面为长条形的冲子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腔101长度方向一侧的内壁上设有多个贯通所述的凹模腔101的废屑导向滑槽111。
如上所述的防止长条形废屑翻屑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屑导向滑槽111为4个。
如上所述的防止长条形废屑翻屑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屑导向滑槽111对称设置在所述的凹模腔101长度方向两内侧壁。
如上所述的防止长条形废屑翻屑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屑导向滑槽111的中心与其所靠近一端的所述的凹模腔101端头的距离为所述的凹模腔101总长的五分之一。
如上所述的防止长条形废屑翻屑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屑导向滑槽111横截面为圆弧形。
如上所述的防止长条形废屑翻屑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屑导向滑槽111半径为0.1mm,深度为0.00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保持产品形状的同时,在凹模上设置废屑导向滑槽,使废屑产生凸点沿凹模腔平行下滑,限制了废屑在凹模型腔内发生翻转,起到平衡卡屑的作用,废屑不能发生翻转,平行通过凹模型腔,避免翻屑造成凹模腔堵塞。
2、本实用新型冲子冲头保持形状不变,在凹模型腔内设置废屑导向滑槽,其斜度与凹模型腔刀口一致,可以在线切割时,与凹模腔同时加工出来,节约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凹模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废屑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脱料板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脱料板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凹模俯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废屑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防止长条形废屑翻屑的模具结构,包括凹模1,所述的凹模1上方设有脱料板2,所述的凹模1内设有长条形凹模腔101,所述的脱料板2上设有与所述的凹模腔101对应的长条形脱料板孔201,所述的凹模腔101和所述的脱料板孔201内穿装有横截面为长条形的冲子3,所述的凹模腔101长度方向一侧的内壁上设有多个贯通所述的凹模腔101的废屑导向滑槽111。
所述的废屑导向滑槽111为4个。
所述的废屑导向滑槽111对称设置在所述的凹模腔101长度方向两内侧壁。对称设置增强平衡效果,使废屑能平行顺利下滑,避免倾斜翻倒。
所述的废屑导向滑槽111的中心与其所靠近一端的所述的凹模腔101端头的距离为所述的凹模腔101总长的五分之一。平衡效果好,有效防止翻屑。
所述的废屑导向滑槽111横截面为圆弧形。圆弧形槽容易加工,避免尖角卡死。
所述的废屑导向滑槽111半径为0.1mm,深度为0.005mm。与产品尺寸匹配,既能达到平衡效果,又不影响产品冲裁。
本实用新型原理:产品冲裁时,产品的形状随冲子形状而定,废屑的形状随凹模的形状而定。本实用新型保持冲子冲头形状不变,产品形状和尺寸不受影响,而废屑的形状随凹模产生凸点,在凹模腔内起导向作用,避免废屑翻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复盛机电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复盛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13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曲轴模具上的垫板
- 下一篇:手机电池外壳用双折边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