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膜-生物反应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8857.2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8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星文;刘滢;曾晋;胡琴;曲曼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浦华环保有限公司;紫光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08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反应器 生活 污水处理 装置 及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MBR)是在水处理领域中研究得最为广泛深入的一类工艺,是一种用膜分离过程取代传统活性污泥法中二次沉淀池的水处理技术。在传统的活性污泥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中,如AAO工艺,泥水分离是在二沉池中靠重力作用完成的,其分离效率依赖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沉降性越好,泥水分离效率越高。而污泥的沉降性取决于曝气池的运行状况,改善污泥沉降性必须严格控制曝气池的操作条件,这限制了该方法的适用范围。由于二沉池固液分离的要求,曝气池的污泥不能维持较高浓度,一般在1.5~3.5g/L左右,从而限制了生化反应速率。水力停留时间(HRT)与污泥龄(SRT)相互依赖,提高容积负荷与降低污泥负荷往往形成矛盾。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还产生了大量的剩余污泥,其处置费用占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的25%~40%。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还容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出水中含有悬浮固体,出水水质恶化。针对上述问题,膜-生物反应器工艺(MBR)将膜分离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膜-生物反应器工艺(MBR)实现污泥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分离,大大提高了固液分离效率,并且由于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的增大和污泥中特效菌(特别是优势菌群)的出现,提高了生化反应速率。同时,通过降低F/M比减少剩余污泥产生量(甚至为零),从而基本解决了传统活性污泥法存在的许多突出问题。
但是该技术还存在以下不足:1、较为复杂的污泥回流系统,不仅增加了投资成本,也使得在其使用的过程中控制程序复杂,维护难度加大且故障点增多;2、系统中微生物浓度大大增加,但未能解决活性污泥微生物种类混杂,由于互相所需生存环境不同而出现相互抑制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的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工艺流程复杂,微生物种类混杂,存在相互抑制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生物反应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好氧池和膜池,在所述厌氧池和好氧池之间连有回流泵,在所述厌氧池和好氧池内均添加有活性污泥和生物填料,所述膜池内设有超滤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生物填料为多孔性圆柱状,所述生物填料的直径为6~14mm,高为6~14mm,比表面积为1000~1400m2/m3。选择体积小比表面积1000~1400m2/m3的生物填料更有利于污泥的大量稳定附着。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生物填料装填于所述池子的底部,占所述厌氧池或所述好氧池池体积的1/2~1/3。生物填料的装填量为1/2~1/3可实现大量活性污泥的附着,保证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厌氧池和好氧池中的活性污泥均附着在所述生物填料表面。活性污泥随着于生物填料的表面,同不附着于生物填料表面相比,活性污泥不易随污水流动,微生物混杂的现象有所改善,微生物生长情况相对较好,对污水的处理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厌氧池池底设有搅拌器,出水口处设置隔网。设置搅拌器可对污水进行搅拌,使污水与活性污泥进行充分混合,提高处理效果,隔网可防止生物填料随污水进入好氧池。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好氧池底部设置曝气盘,出水口处设置隔网。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超滤膜为ZeeWeed500DX膜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粗格栅、调节池、曝气沉砂池、超细格栅和膜-生物反应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污水进入所述厌氧池,控制所述厌氧池中的溶解氧为0.05~1mg/L,污水在在所述厌氧池中停留3~5h,经过所述填料表面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污水中的硝态氮转换为氮气,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初步降解,得到初步处理的污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浦华环保有限公司;紫光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浦华环保有限公司;紫光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88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音视频集成有源播放系统
- 下一篇:高效环保油烟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