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线材预拉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7554.9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7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黄虎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南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19/00 | 分类号: | B21C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遵义***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式 线材 拉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丝机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线材预拉伸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拉丝机属于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预加工设备,目的是为了把由钢材生产厂家生产运输至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企业的线材或棒材经过拉丝机的拉拔处理,使线材或棒材的直径、圆度、内部金相结构、表面光洁度和矫直度都达到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需要的原料处理要求。线材在进入拉丝机前需要进行两个步骤,其一是除掉线材表面氧化膜或锈块;其二是将线材预先拉直;这两个步骤在现有的拉丝机上一般是由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完成的,去氧化膜由装有研磨砂的砂盒完成,而预先拉伸是由一个滚筒来完成;显然,单一的一个滚筒并不能完全实现线材的预拉伸要求,若线材预拉伸处理不足会导致后续拉丝阶段发生弯折、折断等情况出现,使得拉丝过程需要经常处理弯折或折断的线材,导致拉丝过程消耗的时间增长,效率低,工序多,人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调式线材预拉伸装置,以解决现有拉丝机所存在的预拉伸效果差、结构复杂、拉丝耗时长,效率低,工序多,人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可调式线材预拉伸装置,包括座板,座板右端中部固接有砂盒,所述座板上还安装有导轮A、导轮B、导轮C、导轮D和导轮E,其中,导轮C置于座板左端中部,导轮E置于砂盒前端,导轮D置于座板前端,导轮A和导轮B间隔布置在座板后端;所述导轮A、导轮B、 导轮C、导轮D和导轮E底端均安装有升降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杆,升降杆上开有若干等距间隔布置的调节孔,升降杆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中部开有通孔,还包括限位插销,该限位插销穿过一块限位板上开设的通孔后穿过升降杆上的一个调节孔,再从另一块限位板上的通孔穿出。
所述升降杆上开设的调节孔至少有5个。
所述座板底端四角均安装有立柱。
所述立柱底端安装有底角固定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式线材预拉伸装置,它由5个交叉间隔布置的导轮实现线材的预拉伸处理,每个导轮底部均安装一个升降机构,通过升降机构实现导轮高度的不同调节,避免线材发生相互交涉,相较于传统的拉丝机预拉伸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预拉伸效果好等优点,且能有效减少预处理步骤,降低人力和时间的消耗,进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的结构图;
图中:1-座板,2-砂盒,3-导轮A,4-支脚,5-升降杆,6-限位板,7-限位插销,8-调节孔,9-底角固定板,10-导轮B,11-导轮C,12-导轮D,13-导轮E,14-线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式线材预拉伸装置,包括座板1,座板1右端中部固接有砂盒2,所述座板1上还安装有导轮A3、导轮B10、导轮C11、导轮D12和导轮E13,其中,导轮C11置于座板1左端中部,导轮E13置于砂盒2前端,导轮D12置于座板1前端,导轮 A3和导轮B10间隔布置在座板1后端;所述导轮A3、导轮B10、导轮C11、导轮D12和导轮E13底端均安装有升降机构。由交叉间隔布置的导轮A3、导轮B10、导轮C11、导轮D12和导轮E13实现线材的预拉伸处理,具有拉伸效果好,组合多样等优点。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杆5,升降杆5上开有若干等距间隔布置的调节孔8,升降杆5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6,限位板6中部开有通孔,还包括限位插销7,该限位插销7穿过一块限位板6上开设的通孔后穿过升降杆5上的一个调节孔,再从另一块限位板6上的通孔穿出。
为了避免线材14发生相互干涉,进而保护线材14,所述升降杆5上开设的调节孔8至少有5个。
所述座板1底端四角均安装有立柱4,通过立柱4将座板1固定在一定的高度位置,便于操作节省劳力。
为了避免发生滑动,所述立柱4底端安装有底角固定板9。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南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航天南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75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棒挤压机自动上棒装置
- 下一篇:乳化液循环补水系统